getImage.jpg

這本書的作者 莫頓韓森

是個研究企業與個人績效的權威教授

曾經與"從A到A+"的柯林斯合著過一本"十倍勝 絕不單靠運氣"

但我沒看過啦XD

 

這本書會吸引我的點在於四個字  "科學研究"

很多"提升工作績效"的書籍通常都是作者個人經驗

或是不嚴謹 時間不長的小團體觀察而得出的結論

 

但是這本書作者

自2011年起 招募了一群統計分析專家

並參考了各種文獻 建立起一套完整架構

起初與120位專業人士深度訪談

先導實驗找了300位的老闆與員工進行問卷作答

並且在之後擴大實驗

找了5000名的各行各業經理人與員工進行研究 費時數年

最終仰賴統計分析找出七項會影響績效的最可能原因

這本書的最後也花了30頁的篇幅講解了它們研究方式與統計方法

雖然這類型的研究很容易會倒果為因  或是因果錯置

但是5000人的樣本讓這項實驗的說服力提升了很多

 

作者最終得出了七種提升績效關鍵的因子分別是

1.雙重專注

2.重新設計工作

3.學習迴圈

4.結合熱情與使命感

5.說服用巧毅力

6.能爭辯 也能團結

7.學習(跨部門)協作要領

藉由學習/熟練這七項心智模型

將低績效的工作降到最低

把省下的時間做最有效的利用

善用生命 創造最大價值

這就是作者出書的緣由

與期望我們都可以達到的目標

 

那將下來我會來分享這七項高績效因子的內容囉~~

 

------------------------------------------------------------------------------

其實這七項因子是有一個順序的

前三項 "雙重專注" "重新設計工作" "學習迴圈"都是以個人為主的

第四項 "熱情與使命感" 是偏向個人也會影響旁人

第五項 "說服用巧毅力" 開始是人對人策略

第六項 "能爭辯也能團結" 則是以團隊為主

最後一項 "協作" 講述的是跨部門合作的策略

從個人→人對人→團體→複數團體

進而達到最終目標 高績效工作心智

也就是"時間最有效利用 善用生命 創造最大價值"

 

這樣的巧心設計 思緒清晰 邏輯明確

真像是在看論文啊(這是稱讚嗎?????)

 

 

一.雙重專注

擷取.JPG

雙重專注  就是專注於兩件事情(有順序)

1.決定重要的事情---輕重緩急的取捨

2.把重要的事情做到最好---專心一志投入

要如何達到呢

1.取捨---最重要 最急 最適合

2.抗拒誘惑---處於專心的環境 隔離誘惑(網路)

3.對老闆說不---思考周詳 以利害關系來說明你拒絕的原因

 

先取捨輕重 在全力以赴的去完成

這一段話跟廢話沒甚麼兩樣

但是光是分辨輕重緩急 就已經是不簡單的事情了

而下一步專注  更是難上加難

對於老闆說不 如果你沒有充分的思考過後

講不的下場也不會太好

個人經驗上 我投資方式當初也做了很多的嘗試與取捨

畢竟一個月只有60小時可以投入

經過了個性與能力的考量後 才決定以公司價值分析為主體

先專注公司價值判斷這一塊

技術分析、波段操作、其他投資方式一概不研究

等到基本面分析有小成後 再來嘗試其他部分 

取捨說來簡單  但是實行困難

 

二.重新設計工作

2.JPG

如何重新設計工作呢? 有兩大重點

1.著眼於價值而非目標

書中有舉例  一位工程師需要寫繁重的季工作報告 然後傳給總公司

但是後來發現 總公司早就不需要也沒在看這類的報告了

在這案例中 工程師完成了目標  但是毫無價值

所以我們在工作中必須專注於帶來的價值而非完成目標

增進價值的方法有以下幾點

(1).減少沒價值的事

(2).多做對的事情

(3).更多的創新

(4).注重更高的品質

(5).更快、更省錢

 

2.質疑並改善工作流程

書中也有提到另一個精采的案例

一間學校位於不富裕的區塊 學生家庭都貧困 

造成學生放學後需要打工賺錢養家  所以學生成績極差 學校即將關門大吉

原始的教學流程是

學校上課→回家功課複習(難以完成)→回學校批改檢討(無法進行)→繼續上新課程(無法銜接)

在校時間80%講課  20%詢問檢討

校長決定改善教學流程為  大量的錄製各種科目的教學短片(10分鐘以內)

教學流程改為

學生回家時看教學影片自學→在校時 寫功課並與老師詢問檢討

在校時間20%講課  80%詢問檢討

結果畢業率從80%大幅上升到94%

上大學機率從63%上升到81%

這就是改變工作流程的經典案例

那要如何思考改變工作流程呢  書中有提到兩點策略

(1)找出痛點

痛點=大家最常抱怨的事情

以上述例子來說  痛點是學生放學後沒有時間寫功課複習 所以成績差

(2)問笨問題(改善自我視角 從新角度想問題)

笨問題:老師可以不要上課的時候上課嗎?

笨問題:學生可以不要有回家功課嗎?

笨問題:學生可以放學後自己找時間看影片自學嗎?

笨問題:學生可以在學校"幾乎只"寫功課或找老師討論嗎 ?

(以上問題對於華人來講 真的是實實在在的"蠢"問題呢!!!)

 

很多時候

很多的工作流程是可以重新被設計的

我也常在工作上就運用的各種思考

將某項大型廚具的清潔時間

從45分鐘縮減成15分鐘完成

這樣就讓自己多了30分鐘的自由時間了~~

 

三.學習迴圈

3.JPG

學習迴圈是一種學習技能的策略

有四項步驟

1.去做或是重做

2.衡量過程與結果

3.尋求專家回饋

4.修正 然後迴圈再起

像是棒球中的揮棒動作訓練就是經典的學習迴圈

1.大量的揮棒練習 並且錄影

2.自我觀看影片 找尋與上一次練習的差異

3.教練的專業意見回饋

4.再次的大量練習  迴圈再循環

 

但是在工作中要進行學習迴圈是一件困難的事情

工作忙碌且有需多難以量化的技能(例如說服客戶 創意發想等等)

並且難以得到上司或導師的回饋(大概就是年底的員工評估吧)

對此作者提出了幾項策略

1.每天花15分鐘專注的訓練專一技能

2.拆解技能為數個"微技能"

3.檢討微行為的結果

4.盡快獲得"具體"回饋意見

5.用困難磨練能力

6.超越停滯點 永不滿足

舉例來說

以專案簡報技能來說 可以拆解為數個子技能 

簡報設計、演講內容、口條、姿勢與手勢

姿勢與手勢又可拆解成數個微行為

站姿與行走、眼神注視與環場、手勢運用

你可以一次專注於一個微行為 例如手勢與內容的搭配

運用錄影來檢討這樣的手勢是否符合內容氣氛

找尋導師尋求"具體"回饋 例如手指要併攏、揮動角度不要大於30度等等

然後不要逃避與困難與新客戶的簡報 這是會讓你學習到最多的機會

重複以上的學習迴圈 一次完成一個微行為的訓練

長久下來 你的簡報技能一定會大幅的上升 甚至到達"優秀"的程度

但是最後則是成長停滯點

4.JPG

我們學習專長或技能到一定程度的時候

表現已經是優異之後 會開始陷入停滯陷阱

美國研究顯示 北卡羅萊納州的老師

在教書前兩年 教學能力會大幅的進步 之後就會陷入停滯

研究顯示教學27年的老師"平均"與教學2年的老師教學績效差異不大

因為人性就是會自我滿足 認為自己已經夠好了

而只有保持一個永不滿足 自我鞭策的心態才能更加進步 從優秀到卓越

 

四.結合熱情與使命感

6.JPG

我們定義何謂熱情與使命感

熱情=做你所愛 愛你所做

使命感=做的事 對於自己或他人或社會有其貢獻 且不傷害人

對於工作績校來講 兩者缺一不可

空有熱情 不一定對於事物/工作上有貢獻

只有使命感沒有熱情 會難有動力將績效提升

如果你熱愛你的工作 你會展現出比較大的幹勁與熱枕

如果你有強烈的使命感 希望能有所貢獻 你就會有更強的動機做好事情

兩者結合下  產生出的化學反應是很巨大的

在研究中顯示 7大心智當中  熱情與使命感是第二重要的因子

也不令人意外了

 

作者也在此分享了3個步驟來培養或拓展熱情與使命感

1.走出框架 找出自己新角色

評估目前的工作/角色與可能的新工作/新角色

熱情與使命感的"含量"  

努力找尋可以讓自己投入熱情與使命感的事情

書中舉例一個中年高階主管  轉換職位的思考表格

7.JPG

但是作者也提到

思考這樣的事情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有時候也可能沒有那麼符合的職位  

是一件需要審慎評估的重要思考

 

2.六個面向 擴大熱情

熱情有六個主要的來源

(1)工作本身的熱情

(2)追求成就的熱情

(3)創造的熱情

(4)對人的熱情

(5)學習的熱情

(6)展現能力的熱情

重新的思索目前的工作與潛在工作

是否具有以上的熱情的"潛力"

仔細尋找後  通常能在本來的工作上找到新的熱情

像我在投資領域上 主要的熱情來自於學習、投資本身、成就三大塊

我熱愛學習投資所需要的事物 資產配置  財報分析 公司策略等等

我也很投入於投資本身  常常不自覺的白天就黑夜了

成就目前還沒達到  但是未來若是有所小成 也會讓我對於投資的熱情更加的燃燒的

 

3.使命金字塔

5.JPG

使命感的培養會由下而上  像個金字塔一樣

1.第一層 先創造出價值

像是上面舉例  寫沒人看的季報告的工程師

就是沒有創造出工作的價值

使命感最基本的 就是為組織創造價值 付出貢獻且不傷害別人

 

2.第二層 加入興趣與個人意義

舉高級餐廳的廚師為例子

廚師做出每道料理  都是為餐廳帶來貢獻 這是第一層

但個人上的意義 我認為每一次的餐點

可能都是一對夫妻的10年結婚紀念日 

一家人的一年一次年度聚餐

許久未見的好朋友聚餐等等

這會使我更想要把餐點做的更好 沒有瑕疵 

這就是我個人賦予工作的使命感

 

3.帶動他人一起實現遠大目標

這是使命感金字塔的最頂端

如果你完全認同以下的陳述

"我工作不只為了賺錢 這份工作能讓我對於社會做出很大的貢獻"

那你就到達了金字塔的最頂端了

雖然完全認同的人只有佔研究的15%左右

但是這樣人的工作表現遠遠超過他人

就投資界來講

我覺得索羅斯就是這樣的例子

他賺進了大量的金錢與名聲地位

並且動用這樣的資源 耗費數十年時間 來貫徹東歐的民主化

這樣的使命感令人敬佩~~

 

五.說服用巧毅力(+動之以情)

8.JPG

前四項主要都是自我的提升

接下來會開始進階到團隊的績效提升

說服力是參與團隊工作的一項重要技能

作者對於說服力分為兩大項目

1.巧毅力

定義是持之以恆但是要靈活應變 所以稱之為巧毅力

策略的步驟有四項

(1).針對對方最在意的事情擬定策略

(2).力爭或是讓步

(3).化敵為友

(4).團結力量大

巧毅力代表的是擁有堅定的意志

但是靈活的思考方式 而非一直線不知變通的前進

首先我們必須要設身處地處於對方的角度思考  了解"在意"的點是甚麼

然後再說服的過程中 讓步不重要的的事情 但是不可動搖的必須要力爭

再來則是要拉攏敵人 讓人覺得你有為他們設身處地的著想 是朋友而非敵人

最後就是動員的力量  所有人共同完成 會遠比一個人完成更加的有效率

 

2.動之以情

對此有三種有效的策略

1.對現況憤怒而非難過  對於未來感動興奮

激發對的情緒  對於說服效應有很大的不同

研究顯示  激發出對方對於現況的憤怒與未來的興奮

會有最大的說服效應  反過來會很糟糕

舉書中例子來說

一位中階主管 為了節省成本 廢除了員工免費咖啡

結果引起了極大的反彈  為什麼呢?

因為這改變引起員工對於未來的憤怒(沒有咖啡了)

並對現況依依不捨(以後早上都沒有咖啡香飄逸了)

若是改成

以去年年終獎金少的可憐為由(對現況憤怒)

若員工一同節省營運費用 明年獎金增加(對未來興奮)

一定能引起不同的迴響與效應

值得因為節省成本 而開始禁止報加班費的公司好好深思一下

   

2.用行動 圖片 影片來震懾對方

2009年 名廚傑米奧利佛

為了改善一個小鎮極不健康的小學飲食

來到當地試圖說服居民與家長

講道理的時候  效果微弱

最後他召集家長與學童到停車場

指揮一個大卡車載滿了動物脂肪 並且到在大家面前

說到"這就是全校學童一年吃下去的脂肪!!!"

藉此行動  總算獲得了當地家長的支持與改變

以上的例子 

說服有時候不一定只能靠言語 

行動 圖片/影片 數據都可以帶來更好的結果

 

3.使命感與偉大目標

給予對方使命感或是目標能加強自我論書的說服力

書中舉例  一家生技公司的高階主管泰森對於內部主管的演講

前面講了許多的數字 圖表等等  大家都興趣缺缺的

但是在總結的時候

泰森放了一個短片

是一位肺癌第四期的年輕女子

因為生技儀器的進步以及基因定序

才得以讓她擊敗肺癌  繼續活下來

影片結尾  她熱淚盈眶的感謝每位幫助她的人

最後泰森說到

"要不是我們開發的儀器與試劑 她可能就已經不再這世界上了

這結尾  使得工作與使命感有著強烈的結合

並且激勵了在場的每一位員工

 

六.能爭辯也能團結

 

 

9.JPG

簡而言之

會議中能爭辯出最好的決策

決定後能團結一致的去執行

就是團隊高績效心智的秘訣

 

那要如何在爭論中得到最好的結果呢?

作者提出的五個重點

1.成員多元化

研究證明  多元化有助於團隊尋求新資訊與觀點 並能做出更好的決策

所以成員的多元化能幫助我們用不同的角度看待事情

2.安全感才能開口

明定吵架規則 讓人暢所欲言(會議室發生的 就留在會議室裏面)

讓會議室培養出安全的氛圍  才可以讓人暢所欲言

3.讓安靜的人開口

關注會議中的每位參與者

讓較內向的人開口發表意見

有時候可以得到很好的意見

同時讓每個人都有發表的機會  可以促進之後執行的團結

4.不要強行推銷自我想法

會議是為了做出最好的決策而非為了通過自己的提案

參與會議是為了發表意見 做出貢獻 而非強行推銷自己想法

5.不要誘導性問題

盡量使用開放式提問

不要為了追求自己想要的答案

而使用誘導性問題

 

然策略決定之後 要如何讓團隊專心一志的去執行

作者也提出五個關鍵項目

1.讓人都可以表達意見

讓人感受到重視  可以增進團結

2.讓人全心投入

重點是公平  團隊要有一致性的規定

就算是老大都要遵守  才會讓人願意投入心力

3.團隊目標一致

目標要具體  明確且不厭其煩地不斷的強調

4.別有政治手段

骯髒的手段必須及早發現並且肅清

5.該決斷時要有魄力

不適任的人若確定無法改善 就必須離開

 

只有有效率 能做出決策的團隊會議

加上規則明確 成員意見被充分重視  有共識的團隊目標

才能造就出團隊的高績效心智

雖然在台灣令人不快的會議文化是很難看到的

但是還是期望我們如果位於領導者的時候

能夠善用上面的策略  讓會議更有效率  讓團隊更加合作 完成目標

 

七.掌握協作要領

跨部門協作 本身就是一項極為困難的事情

常常部門間互動不佳(穀倉效應)或是虛偽的公司文化造成過度無意義的協作 拖累績效

所以在進行協作的時候

並須考慮到所謂的成本

→協作價值=提案效益-機會成本-協作成本

 

所以作者也提供一個協作的五大原則

1.為什麼要做 強而有力的理由 共同目標

跨部門協作是十分困難的任務 協作成本也絕對不低

所以在協作前必須有強而有力的理由

以及共同的目標

2.團隊成員著眼一致目標

共同目標要具備"共同利益""具體內容""可衡量""時間期限""

不好的ex.我們目標是對抗世界的瘧疾

好的ex.我們希望在20年內使死於瘧疾人數變為零

不好的ex.我們將會使旗艦手機帶來的營收成長

好的ex.我們在三年內 會讓旗艦機的營收從0成長到1.5億

3.獎勵協作結果 而非協作本身

獎勵團隊時並須依據結果而獎勵  而非因為協作

舉例來說

各部門一起推行一個活動專案

獎勵應該是獎勵活動專案的執行成效完美  帶來顯卓的收益

而不是獎勵各部門的"團結合作"

4.需要足夠的錢 資源 技術 不足的話不如縮小規模或是放棄

協作成本本身就很高昂

所以若不能獲得足夠的資源

不如不做或是縮小規模

5.短時間內建立各部門信賴

(1)對專案本身增進信賴的方法

查證(過往類似的專案以及以往的工作情況)

從小規模開始做起 先測試看看

要求各部門的公開承諾

(2)對於成員增進信賴的方法

1.對於協作成員做詳細的說明

2.建立良好關係

3.分享個人  拉近距離感

 

坦白講協作這一部分

我的職位比較少會接觸到

但仍然將作者的五大原則記錄下來

也許有朝一日會有用到的時候吧

哈哈  

 

 

這本書將工作高績效心智分為七項因子

對於我來說 是一個很好的整合工具

其實七大因子很多都是老生常談

雙重專注其實就是先分辨輕重緩急 在專注在最重要的事情上

學習迴圈在刻意練習一書中也已經深刻的刻畫了

說服力也已經出現在許多書籍當中(哈佛這樣教你談判力---蒙格推薦的好書)

團隊的運作的相關理論更是不勝枚舉

但是這本書用了很嚴謹的科學研究

來證實了工作績效與這七項因子有很大的相關性

讓這本書的可看性增加許多

最後

我還是用這本書提倡的幾個觀念做完結尾

●小改變可以帶來大影響

●別讓別人偷走你的時間

●善用生命  創造最大價值

願我們的工作能更有效率  省下大量的時間

去成就我們的人生  去陪伴重要的人  去完成自己的夢想

善用時間與生命   創造屬於自己的宇宙  共勉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at on the mo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