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了好幾年的時間 才理解到"研究"基本面
與"投資"標的是兩項不一樣的專業
研究的重點在於理解公司與估算價值
投資的重點在於風險與報酬的思考與行動規劃
找尋並建立最優化的投資組合(理想上啦)
.
.
於是我在即將進行投資行為(買進 賣出 加減碼 不動)
都會要求自己再寫一份"投資"報告
重新梳理一下自己的邏輯 並且問自己五個關鍵問題
1.為什麼想要投資這家公司?
2.我的想法與市場的差異點?(可能的超額報酬來源)
3.重大風險預想(會讓我重大虧損的可能事件)
4.預期報酬與時機點(賺多少?何時會賺到?)
5.可能的催化劑是甚麼?
如果能夠順利並簡短回答完這五個問題
我才會開始決定我的投資方針並且行動
.
.
然後坦白講 除了第一個問題以外 其他四個問題靠杯的難寫的
尤其是與市場共識的差異 每次都覺得 幹!我又不會通靈
我哪知道市場在想甚麼或有甚麼情緒
可是價投的超額報酬就是 來自於意見不同或情緒的變動
既然我的想法是現在的股價是低估 那我也要嘗試去理解
為何市場會覺得是合理的價格 還是市場又躁鬱症發作了
"只有我的"低估判斷沒有意義 尋求到我的低估邏輯
與市場邏輯或情緒的差異之處 才是真正有價值的洞見
而然要理解這一點並不容易
.
.
所以投資前問自己這五個問題最大的優點
就是常常發現自己回答不出來 於是原本興致高昂要重壓40%
結果最後就摸摸鼻子放棄了 讓我這一年來的衝動愚蠢投資行為大幅減少
也是不幸之中的大幸吧 哈哈 如果一年多前買中概股的時候
有好好落實寫這份報告的話 我現在應該過得很好吧?(淚目遠方)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