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家社交平台的龍頭公司 同時也是僅次於Google的世界第二大數位廣告公司
也是一家備受爭議的全球企業
但是你不能否認它是當今世界最會賺錢的公司之一
3月時候的股災時期FB曾一度跌落到140塊錢上下
讓我這個永遠只對一些股價大跌的怪怪缺陷公司有興趣的人
第一次對於這樣的績優股有投入研究的興趣
雖然還沒研究完就已經漲回175塊了 不過頭都洗了就只有做完囉
老樣子 分為幾個章節
文章依然又是又臭又長 請審慎考慮後在往下拉XD
一.產業簡介
二.FB商業模式與競爭優勢
三.成長性的持續性
四.風險與武漢肺炎影響探討
五.總結
那就開始吧~~
一.產業簡介
1.數位廣告產業的基本介紹
※網路滲透率與使用人口
首先數位廣告的來源是網路人口
大致上根據統計全世界的網路使用人口滲透率已經逼近60%
在歐美地區已經是近90%的人口皆使用網路了
亞太地區滲透率最低約為50%左右 而佔亞太地區2/3人口的中國滲透率為59%
印度滲透率則為40% 順帶一提 北韓是0%
日本、南韓、香港、台灣的滲透率皆在90%以上
(手寫的是地區的總人口 圖表上是網路使用人口)
從以上資料大約可以得到一些想法
1.歐美國家與東亞國家的網路人口基本上已經接近飽和
2.亞太地區尤其是中國與印度是未來網路人口成長的主要關鍵
3.歐美地區的數位廣告的成長率將不再受益於網路人口的增加
※數位廣告業概況
根據我查詢到的資料顯示 全球的廣告產業的產值大約是6500~7000億左右
但是參考美國的廣告平台的發展可以清楚得知傳統渠道電視 印刷品 電台皆是衰退的現象
(p.s.Local TV 2020年的成長率預估暴增原因來自於奧運轉播與總統大選 並非正常現象)
而這也代表數位廣告已經在去年達到3332億的產值 可以說是在整體產業中已經過半了
並且該機構預估至2022年之前數位廣告仍可擁有雙位數的成長趨勢(報告那時候還沒有武漢肺炎)
預估在2023年數位廣告業可以達成5000億以上的市場規模 並且佔據整體廣告業60%的市場份額
※地區性市場方面
全球中前五大數位廣告市場分別為美國、中國、英國、日本與德國
但是主要還是美中兩國 這兩國就佔據了63%的數位廣告市場份額
且未來可以想見的會繼續的增長
※從使用裝置的角度來看的話
目前數位廣告的主戰場已經完全是手機以及平板為主了
在2019年已經高達73%的數位廣告花費是在手機端上面
並且預期在2023年會佔比高達80%
但是行動端有個成長上的隱憂 那就是用戶數基本上近乎飽和
目前行動端的用戶數已經是總網路使用人口的86~87%了
並且預估在五年後會接近90%的滲透率 行動端的人口紅利理論上也已經告一個段落了
對於以上幾點的觀察
我們得到了一些類似俄羅斯娃娃般的結論
廣告業年成長率預估約為5~6% 其中主要的成長來自於數位廣告業的成長 傳統渠道逐漸衰退中
數位廣告業預估未來5年仍可維持10~15%的成長動能 而大部分來自於手機行動端的貢獻
而行動端的未來成長率也大約是10~15%左右的成長潛力 但是不可避免市場的餅會停止成長
2.主要參與者與市場份額
這個市場經過了數十年的廝殺後 基本上格局已定
是標準寡頭市場 而且根據此產業超級強烈的網絡效應造成的護城河
短時間內要被顛覆並且取代 這世界上大概只有中國政府辦的到了
資料來源應該是2019年的營收資訊
Google老大哥佔據全球數位廣告產業的第一位 市佔率高達37%
其次是FB的24% 阿里巴巴的10% 亞馬遜5% 百度4.4%
不過我們都知道網路產業分為中國市場以及"不是"中國市場
所以根據前面的資訊我們知道中國的市場約為800億美元的規模
所以阿里巴巴的中國市佔率應該至少有30%以上 百度與騰訊則應該各有15%左右
此三家應該是目前中國互聯網的領頭羊
而另外一個數位廣告市場的主要國家→美國擁有1300億規模
根據FB跟GOOG的年報顯示美國市場的營收佔比皆為47%
代表GOOG在美國的市佔率依舊是37% 而FB則為24%不變= =
總結來說
這個市場格局已經是雙寡頭市場了
在全世界來講就是FB跟GOOG
而在佔比世界份額63%的兩大國家中
在中國則是阿里巴巴跟百度為主
3.產業特色與未來趨勢
※網絡效應造就超強護城河 贏者全拿
經過了數十年的競爭 GOOG與FB已經獲得絕對的領先局面
GOOG在全世界搜尋引擎的市佔率是90%以上
FB(含Whatsapp與IG)在全世界擁有25億的活躍用戶
百度也擁有約70%的中國市場份額
亞馬遜的流量是後面九位競爭者加總的數十倍以上
當一家線上公司擁有這樣巨量的使用者後
基本上是幾乎無法從外界撼動的 只能期待公司內部自我毀滅而已
※此產業具備爆炸性成長的獨特性
發展初期著重用戶獲得與追求爆發性成長 來促進正向網絡效應
通常藉由不斷的創投與融資獲取資金 藉由燃燒現金來快速有效的獲取用戶
後期則是注重單位用戶平均營收(ARPU)與每月活耀用戶(MAU)的增長
白話說就是開始從用戶身上榨取獲利並且同步維持用戶的熱情
※輕資產、低金融負債結構
列舉目前此產業的主要參與者的財務結構可以看出
五家公司都擁有相當高的現金與短期投資(聽說是錢賺太多來不及花XD)
而廠房與設備的佔比最多就是26%的比例 是一個標準的輕資產結構
而負債結構上來講
GOOG的金融負債只有1.7% FB是"零"金融負債
其實三家公司大約為20%左右的金融負債比例
相對於傳統行業來講也是相對低比率的
這類型公司的特性就是營收的增加與成本增加的比例不成正比
餐飲業賣一份飲料跟賣兩倍飲料 基本上至少就是多一份原料成本
但是FB用戶多增加一位 幾乎不會對於他的營運成本有任何影響
這個產業的公司就像是一個飛輪一樣
一開始需要用大量的心力與金錢去慢慢推動
但是一旦開始自轉後 就只會借力使力越轉越快 然後還不斷噴錢出來XD
※淨利高 周轉率低 槓桿率低
再來稍微看一下五家簡易損益表與杜邦分析
SNAP目前仍就在燒錢的階段 目前不論是淨利或是OCF仍舊是虧損的
而百度很明顯遇到了一些麻煩 之後有時間再來研究看看
除此之外 其他三家都有不錯的淨利率(推特的淨利率應為10%左右 42.4%是所得稅造成的)
造就了不錯的投資報酬率
然且該行業的現金與短期投資都非常之多 若是以ROIC也就是分母是運用資本的話
基本上ROIC可能都是20%以上的 這個產業的存活者每家都是驚人的賺錢機器啊!
二.FB商業模式與競爭優勢探討
1.商業模式
先直白聲明一點 FB的商業模式就是廣告平台的提供來獲取利潤
FB至今97%以上的營收皆是來自於廣告收入 所以FB是一家標準的廣告平台公司
商業模式用幼稚園的話語來講就是以下三個循環
1.提供免費的平台(FB IG)給予用戶發文與朋友信息分享
並且得到用戶"資料"與用戶數量來優化演算法
2.利用這些資料與用戶數量來對(潛在)廣告業主推廣
3.廣告業主付費刊登廣告 FB藉由演算法將廣告打入精準的用戶中
所以FB的核心關鍵就是三項:用戶數、用戶(業主)數據、演算法
FB目前旗下主要就是以一個主要平台FB(包含FB Messenger)+
IG跟Whatsapp兩個較小的平台組成的
IG於2012年被FB收購 WA(Whatsapp的簡寫)則是2014年被收購
至今2019年為止
FB社交軟體擁有將近25億的月活躍用戶(1個月開一次軟體就算活躍)
IG則是超過10億 WA超過20億
幹 這世界的地球人也才70~80億而已 網路使用人口也才46億而已
而其他競爭對手就如下圖 雖然是2018年的就將就一下吧
可以看出在社交軟體與通訊軟體兩大區塊 FB都是遙遙領先的地位
不過這行業是以顛覆性著名的 所以遙遙領先不代表不會翻船就是了
接下來我們就FB提供的幾項數據來一覽FB目前的營運現況
2.用戶數與用戶營收數據
※DAU與MAU
(圖片標題錯了 是每月活躍用戶~~)
FB的日活躍用戶(每天至少開啟一次FB的用戶)為16.57億人
月活躍用戶為24.98億人
DAU/MAU為66% 代表MAU裡面有66%是DAU用戶
其中歐美地區高達75%左右十分的驚人 用戶黏著度極高
而且這是一個長期的趨勢 黏著度這五年來從未低於65%過
在DAU在與網路使用人口的對比中 以北美最高達到5成以上 其餘地區大約是3~4成
世界平均為36.2% 但是眾所皆知中國禁止使用FB 所以在扣除掉中國人口後
圖表如下 可見FB在全世界上幾乎每10個網路使用者就會有4個每天會登入FB
而發源地北美地區則是高達5.4個用戶
※各地區營收與ARPU(平均每用戶營收)
(P.S.藍色字體為FB的DAU比例)
可以看出FB在廣告營收上與用戶數並未達到一個均衡的比例
美國DAU僅有11% 但是卻提供了FB 50%以上的廣告收入
而佔比最高的亞太地區39%卻只提供了9%的營收
同樣的結論也體現在ARPU數據身上
美國平均每位用戶貢獻了41元美金 但是亞太地區只有3.57美元
全世界用戶平均仍只有8.52美元的貢獻 換個角度想也許FB在其他市場的成長潛力依然巨大?
而在2019年度 FB第一次公開了"全部家族(含IG跟WA)的數據
不過也是全部加總 沒有個別分開的 DAP是FB家族的日活躍用戶 其他依此類推
活躍用戶相比單獨FB來說增加了不少 不過FB在ARPP上面略低於單獨FB數字
畢竟WA的的現階段商業模式是以大型企業為主要收費對象 變現能力自然會低於FB與IG
大致上這就是FB有揭露的數據概況 並且我會在下一章成長性章節
來對這些數據再做更深一層的探討 在此之前我們先來大致上看一下FB的財務體質與獲利能力
3.財務與獲利狀態
※財務體質
FB是一家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健全的公司
首先FB沒有任何的金融負債 一毛錢都沒有
其次FB的現金與短期投資高達40%以上
而且短期投資2/3皆是美國公債與政府債券 1/3為公司債券
所以短期兌現能力極高
而FB第二大資產項目是土地設備
在2018 2019年顯卓的增加比重 因為與劍橋個資洩漏事件息息相關
這在事件後FB付出極大的代價大幅增加人力與設備的增加
也因此改變的FB整體的營運成本與資本支出 後面會再詳細說到
負債比例(忽略租貸項目)在2019年約為18%
主要是兩大項目應計費用跟其他長期債務
○應計費用
2019年比例暴增的主要原因是提列了55億的罰金準備
剩餘的就是17億的員工獎金 近11億設備廠房的費用與其他項目25億
○其他長期債務
都是跟稅金有關係 以上兩個項目的細項看似都沒有太大的問題
整體來講考量到FB有190億現金的情況下 是沒有任何擔憂地必要的
償債能力講到這四個字就好像在汙辱FB一樣
FB可以單純的使用"純現金不含短期投資"就可以把所有的負債徹底還清
另外FB本身真是一台可怕的現金流製造機
2019年產出了363億的營運現金流與206億的自由現金流 令人驚嘆
※獲利能力
這家公司平均擁有40%的營利率
2019年要不是一次性50億罰金的提列 照理說也是維持40%營利率
不過近兩年的資本支出明顯增加造成FCF/營收的比例下降
這點我們在資本配置章節會在細探
FB在杜邦分析中是一家明顯的高淨利率 低周轉率的獲利結構
並且在不依靠任何財務槓桿的情況下近四年達成了ROE大於15%的成績
4.競爭優勢分析與總結
FB在上述的介紹中 其實已經可以確信FB已經是一個非常成熟的龍頭企業了
擁有同業中最多活躍人口的FB社交軟體(月活躍用戶25億 沒有同量級的對手)
以及以年輕人為主的IG圖片型社交軟體(月活躍用戶約10億 主要對手是SNAP 月活躍用戶2億)
通訊軟體方面同時擁有全世界兩大通訊軟體FB Message跟WA(20億月活躍要用戶)
基本上FB目前造就出來的護城河有三大塊:網絡效應、用戶黏性、用戶數據&演算法
網絡效應跟用戶黏性我就不多說了
主要是龐大的用戶資訊&演算法達成了FB商業模式中的最重要的一枚棋子
FB擁有每位用戶大量的資訊可以用演算法迅速的推測出用戶的"幾乎所有"資訊
讓FB在協助廣告業主投放廣告時可以達到非常精確的水準且相對於傳統廣告渠道便宜許多
這點甚至可能比GOOGLE有更大的演算法優勢
畢竟FB的用戶數據相對於GOOGLE來講不論是廣度或是內容深度都比較有質量
所以在護城河這一方面 我覺得是十分寬廣同時深不可測的
我個人為何FB已經很難使用"商業競爭"的方法來顛覆這家公司了
尤其是現金滿滿+零負債的資產負債表與亮眼的利潤率與ROE都證明了這一點
問題是?? 這樣的FB還能繼續成長嗎?? 怎樣的風險可能會造成FB的覆滅??
這兩大問題將是我們接下來要面對的議題
三.成長性探討
1.過往成長性
※DAU的年增率與各地區成長狀態
經歷了這麼多年的雙位數成長 活躍用戶都已經16.57億了佔網路使用人口的38%了
如果再繼續10%年增率十年的話 那就是網路使用人口接近9成都使用FB了 機率實在不大~~
所以用戶數進入個位數成長是必然的 歐美必然是接近飽和了
亞太地區近幾年靠著印度、印尼、巴西等國家用戶數增加 但是明顯的也趨緩了
對於用戶數這一塊我們就不需要有太多的想像了
除非中國重新開放FB的使用 ㄎㄎ
※營收與ARPU成長狀態
既然用戶數快速成長已經告了一段落了 就接下來就是看能從廣告主身上榨取多少收入了
(移動端2019Q4 FB官方不知為何沒有提供= =)
雖然近一年來營收還有25%左右的成長率 ARPU還有15~20%成長
雖然在其他產業中是令人流口水的成長率
不過對照以往也是不剩唏噓了 但是FB已經是成熟期的企業了 用戶數成長率也下降至個位數階段了
問題是還能"提高價格"的空間剩下多少?? 這個問題會決定FB還能雙位數成長多久的關鍵
根據查詢到的資訊來看2018年FB的廣告費用根據不同的模式大月是1~7美元的價位中
假設每月3000人點擊的話 大約是3000美元/月的廣告支出
或是每月三十萬人展示的話 約為2100美元/月的支出
同時根據FB在2019Q4的電話會議提到說 目前約有800萬的付費廣告業主
也就是說平均每位廣告業主貢獻了2600美元的營收
相對於其他媒介在美國地區的廣告成本
全國電視與雜誌一次的刊登是數十萬美元起跳的 地區性的電視大約3~5萬美元左右
地區性的雜誌大約是數千美元~1萬美元的區間價 這大概也能理解為何美國的ARPU可以如此之高
因為除了數位廣告之外 其他的廣告渠道都可以稱得上是天價
再加上FB上的廣告具備著精準的用戶投放與可追蹤性 廣告效益評估的精確性 性價比超級高
原則上我認為FB在完全有空間可以讓廣告價格在提升1~3倍以上
※廣告的展示與價格年增率
這張圖需要分為三個時期來說明
第一階段(2016Q1~2017Q2):這時期是廣告展示次數從驚人的50%增長衰退至20%的時期
這其實是FB移動端(手機平板)廣告數量增長的末期了(前幾年都是數百%增長的)
第二階段(2017Q2~2018Q2)
這時期明顯的FB已經廣告滿載了 需求帶動價格 所以迎接的是價格成長率飆升
但此時FB開始大力推廣STORY也就是限時動態 但尤其是推廣時期所以STORY的價位偏低
讓兩者開始再次出現反轉
第三階段(2018Q2~至今)
FB大力推廣STORY後讓廣告的展示次數回到30%的增長率 但是代價就是廣告的平均價格略微下降
※營利與成本上升的探討
(2019年營利年增率已經扣除50億罰金提列的影響)
從這張表格中可以感受FB在2018~2019的獲利能力成長性明顯的下滑
尤其是營利與現金流都跟不上營收的增長率 代表在成本支出上的成長率比營收更高
來看看成本的細項年增率
一部分的原因是2018年的劍橋事件爆發後
FB大舉增加網路安全人員的數量 可以見下圖
員工數量年增率都比營收年增率還高了
不過這一點明顯的在最近兩季已經趨於一致
代表"可能"FB的"不正常"員工擴張大致上告一段落了
同時2018年已大舉建設更多數據中心以及設備更新等等
讓整個2018年的費用增長大爆發
不過在2019年度上算是四個主要費用都已經回歸正常的成長區間
G&A費用暴增主要是罰金50億的提列 若是扣除掉一次性的罰金費用
原則上2019年的總支出成長率會降低為34.9% 也是回歸正常數值範圍
但整體來講2018劍橋事件仍舊帶來的不小的傷害
並且讓FB的成本結構帶來許多不可逆的費用支出
未來FB的"利潤"成長率將很難像往年一般 隨意就是50~100%的成長率了
2.資本配置概覽
FB近五年來主要的資本配置為資本支出、短期投資、回購股票、少量的公司收購(上次的大型收購是2014年的WA 190億美元)
可以明顯看出2018、2019年後FB的資本支出大增 可以說是劍橋事件徹底的改變FB這家公司的結構與開支
但是除此之外其實FB就沒甚麼特別大額的支出了 短期投資只是轉換現金成為債券化而已
股票回購在2018年投入了近130億 對應的那時候劍橋事件造成的股價重挫 是完全合理的作法
但是坦白講 FB2019年產出了200億的自由現金流
都可以直接現金買下一家台塑公司了 而且可以一年買一家XD
所以跟其他公司的煩惱不同 FB是煩惱錢花不完
3.FB近十年的戰略規劃
※過往重大決策→有威脅就收購、不給買就抄襲
2012收購了IG、2014收購了WA
甚至SNAP FB都曾經有意收購但是未果
不得不說粗暴但是挺有效的 而且FB的眼光都不錯
這兩個軟體都在現今成為業界第一的地位
至於不給買的Snap IG就直接"參考"推出一樣功能的限時動態(STORY)
甚至也在FB本體上也推出了
雖然手段陰險 但不得不說....挺有效的
※未來的戰略布局
針對未來FB近期一直嘗試了幾個路線
來試圖為集團的未來帶來新的成長動能
個人整理出了3.5項的FB現階段的布局與嘗試
1.VR設備與技術發展→
2014年FB也斥資30億收購了Oculus公司 一家以VR設備與技術擅長的公司
在2017年11月展示了第一代的頭戴式VR設備 並且於2018年開賣
至今已經有三種不同需求的VR頭戴式設備在販售中
但是營收數據面來講應該是連1%的貢獻都不到
VR/AR的技術 FB看重的是未來有潛力可以改變整個線上社交型態
甚至線上購物體驗 (一級玩家這部電影就是VR發展極致的一個展現)
但是近幾年內 應該對於FB的成長率沒有實質的幫助
VR/AR的投資是為了下一次的科技顛覆做充足的準備
2.FB與IG的購物與支付規劃→
FB在近幾年開設FB Market是一個販售二手物的平台
同時在2018年也開放在IG的購物功能
並且在2019年在美國推出FB Message與WA快速支付的功能(FACEBOOK PAY)
支付方式可以是利用設定的線上錢包或是Libra虛擬貨幣
是目前FB開始跨界電商領域的嘗試
以期望開拓除廣告收入以外的第二項收入來源
不過現階段公司方面也沒有任何銷售營運數字上的回饋
看來仍舊是在嘗試與改進的初步階段而已
至於虛擬貨幣呢? 我不認為哪個國家政府會允許這種東西壯大
3.Story短影音的推廣→
這是FB這三年內真正商業意義上的佈局是STORY(限時動態)的推廣
這明顯"參考"SNAP的做法 除了打擊潛在競爭對手以外
同時也是為了解決FB使用人口"老化"的嚴重問題
下個世代年輕人傾向使用更簡潔、短影音呈現、事後不留痕跡的作風
於是IG上開始限時動態的呈現 這其實是一個創舉 對於廣告供給來講
FB在2016~2017年面臨到了嚴重的廣告滿載的問題 導致廣告價格的節節升高
但是STORY的推出與推廣形同成為了FB的第二道瀑布流(影音為主)
讓FB的廣告位置至少增加了一倍以上
讓廣告的展示次數再次的增加 如同我之前PO過的那張圖
3.5.WA商業化的摸索階段→
WA當初創立的定位是以不廣告 用戶訂閱的概念(每月1美元) 提供"純粹"的通訊服務
當初FB收購的理由主要也是為了怕WA的壯大威脅到用戶通訊這個市場
而後期WA也忘記訂閱改完全免費的方式運行 同時創辦人依舊反對廣告的置入
讓FB傷透了腦筋 一個20多億人使用的軟體居然難以對用戶兌現
最終的方案是進行商用企業帳號的收費模式(類似LINE的官方帳號) 但是對於營收貢獻杯水車薪
在2017~2018千辛萬苦的趕走了兩位創辦人之後
FB終於開始WA的支付渠道嘗試 類似於FB Message的快速支付方式
但是如何與FB和IG的購物系統做良好的連結與用戶體現仍舊在摸索當中
四.風險與武漢肺炎的影響程度探討
1.風險探討
※監管風險&國家介入風險
這點已經在2018年的劍橋事件中徹底的爆發了一次
國家介入風險則是中國直接禁止FB使用上
FB現在擁有了25億用戶的社交數據資訊
再加上極為強大的演算法 誇張一點講
已經可以算是戰略級的軍事武力 可以輕易的干涉全球各個國家內政
大眾與論的誘導與煽動與資訊的過濾與封鎖
當初FB在中國被禁止就是新疆部分的獨立分子使用FB作為聯繫的方式
2018年的聽證會其實內容一點都不重要 重點是美國政府的警告
警告FB嚴守"商業公司"的定位 就算要跨過那條線背後也只能是美國政府授意的
目前來講 FB釋出了極大的誠意 付出了巨額的資金建設了大量的數據中心
網路安全人員從10000人三年內增加到35000人 以期望可以獲得美國與各國政府的信任
但是仍不敢保證未來是否會發生類似於劍橋事件的嚴重隱私權與數據濫用的問題
這是FB無可避免的重大風險
※線上社交型態轉變與顛覆---抖音
人類的線上社交型態不斷在轉變 粗略的劃分下大致上分為三個階段
2000~2010大致是以文字為主的社交方式 E-mail 即時通 部落格等等
與初期的FB都是以文字為主的型態並且隨著網路速度的不斷增快後
2010~2020開始以圖片與短影音為主的社交型態
SNAP IG以及FB本身都往這方面前進
畢竟人類對於圖片的理解與喜好程度都大於文字的呈現
這階段FB靠著暴力收購與抄襲 維持自己在這個十年的龍頭地位
但是緊接著 下個十年到來2020~2030將會是視訊與直播的年代
目前其中的翹楚就是抖音
抖音是2016年推出的短視頻(15秒)app 目前約有2.5億的日活躍用戶
同時也是少數跨出中國火紅至全世界的中國app
抖音用戶的年齡層相當的年輕 幾乎沒有40歲以上的用戶(fb平均是40歲左右)
抖音推測成功的原因大約是三點:極度簡潔上手的操作、優異的音樂模組(學貓叫)、初期名人帶動後期擁有抖音內網路紅人
FB曾經在2018年推出"幾乎一樣"的APP軟體Lasso 不過下載次數是7萬 VS 4千萬
視頻的線上社交是最貼近人與人當面互動的直觀感受
不論是Google的YT、FB的現時動態、以及做到極致的抖音
誰能掌握住下一個世代眼球的公司 將會是下一個十年的王者
對此趨勢FB能否跟上(收購與抄襲??)還是就如同過往的My space一樣逐漸衰敗
是值得密切觀察的重點事項
2.武漢肺炎帶來的影響探討
這是一個很困難的問題 因為沒有任何的模板
最近一次的全球大蕭條08年期間 FB才創立四年而已完全不能跟現在同日而語
而相關在當年具規模的網路公司 現在也幾乎不覆存在= =
有一點結論可以確定的
FB可以完全沒有障礙的在疫情中渡過 並且完全沒有任何現金流的問題
畢竟FB在未來五年內 仍然是世界上最健康且擁有強大商業模式的賺錢機器
但是短期內的廣告收入必然是衰退的 而且是可怕的雙殺打擊(廣告數量與價格都會大幅滑落)
至於衰退幅度的範圍呢
我參考2008~2009的GOOGLE以及世界第二大廣告公司OMC兩者在大衰退時期的表現
當時是GOOGLE的快速成長時期但是2008年的營收年增率是30% 2009年僅有8% 明顯被拉低了20+%
而OMC在08~09營收與淨利皆雙雙衰退了20%左右的跌幅
考量到這一次武漢肺炎帶來的是服務業 旅行業 電視電影業的毀滅性打擊
我推測FB的廣告收入可能Q2 Q3會衰退30~40%左右 Q4如果疫情緩和推測衰退5~10%左右
預估2020年全年可能衰退達到10~20% 這是短期的角度
但是以長期來講 可能對於FB來講是一項利多
在疫情期間 FB家族的用戶瀏覽量平均暴增了20~30%
在義大利甚至高達70% 也許我們可以從未來Q1~Q3季報中看到DAU的大幅暴增
這些新增或是復活的活躍用戶有機會在將來疫情結束後
為FB帶來更廣大的用戶數與用戶變現能力
同時疫情帶來的毀滅式一致性的 可以會影響到FB的潛在競爭對手發展
在極端環境下形成了強者生存 大者恆大的局面
5.總結
平心而論 這真的是一家不可思議的公司
從2004年憑空崛起 在10年左右的時候成為網路三雄之一
(GOOGLE FB AMAZOM)
稱霸了全世界的社交軟體與通訊軟體 且是絕對領先地位
憑藉著優異的演算法與成功的用戶體驗完成前五年的領先地位
之後的十年憑藉滿手現金收購潛在競爭對手
或是"參考"後研發類似產品 再藉由本體的用戶優勢輾壓對手
形成了牢不可破的FB家族 再加上可能是世界上數一數二安全的資產負債表
讓人相信這家公司可以度過這一次全球流行病的難關
不過...也因為是一家如此受到世界注目的公司
所以必然的有數萬甚至數十百萬的分析師與投資經理在關注FB
這樣的後果就是這家公司在"正常"的情況下 股價會非常符合效率市場
另外一個需要思考的就是風險 雖說FB目前是絕對龍頭
但是網路產業是以高顛覆性知名的 25億用戶的帝國
也可能因為另外一個在車庫鬼混的大學生開發出來的產品
因此在幾年內垮台(雖然收購這大學生產品的機率更大XD)
而各國政府的對於FB的態度與監管強度也是一個需要長期關注的議題
這類型的風險可能瞬間就會損失掉一個國家甚至區域的所有用戶 不可不甚
同時還有社交軟體現階段正在明顯從圖片時代過度影音時代
甚至在20年後可能進化成VR/AR的時代(類似電影一級玩家的世界觀)
FB跟得上這些時代的變化與趨勢嗎? 這是我覺得所有網絡產業都必須去思考的一個問題
以上就是我這一次對於FB這家公司的介紹
感謝你看完落落長的文章 我很感動
如果有任何指教批評或是糾錯的話
都歡迎在我的粉專初提出建議或是回饋喔 感恩~~
FB專頁: https://goo.gl/jSJJAt
最後還是附註
本人毫無投資理財等相關科系或是工作背景
一切知識與資訊來自於自我學習與網路搜尋
以上資料不保證其正確性 只是單純免費的資訊分享
絕不代表任何的投資建議或是推薦 請保持自我判斷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