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JPG

應該這半年時間都會開始研究美國百貨這個產業

就會先以這一篇先來一個產業的大局觀的建立

之後再一一的研究其相關的公司為主

是一個長達半年的研究週期

 

 

一.投資研究想法

會想研究美國百貨公司產業有三個主要原因

0.被人拐騙的

1.產業內公司的本益比都極為低落 大約都低於12倍以下 看有沒有低估現象發生

2.產業運作模式相對簡單 較容易讓散戶(我)研究

3.最近有公司債的採買需求 順便從這些公司中找尋不錯的標的

其實我也大概知道在網路電商的強大衝擊之下

百貨公司這樣的傳統產業一定被一拳一拳打得不成人形

所以關注的重點就一定在於"轉型"的主題上面

看有沒有希望找到可以與網路共存

並且新舊商業模式融合的潛在成長標的 

會是這一次研究的最大重點

 

 

二.產業需求與成長性

1.美國零售業近年概況

在討論百貨公司的細分產業前必須先理解整體零售業的趨勢

美國零售業一直都是美國最重要的產業之一

大約佔了美國GDP的四成左右 預估2019年約有5.3~5.4兆美元(台灣19年GDP約6600億美元)

過往15年的零售業銷售數據如下圖

1.JPG

(P.S.2019實際數據只有到11月,12月數據為預估值)

除了在2007~2009經歷了金融海嘯的衰敗之外(大約跌幅為8%)

從2009到2019年為止的年複合成長率約在4%左右 是一個略高於GDP成長率的數字

每年的年增率也大約是在3~4%上下

 

再來看零售業的細項

2.JPG

佔比最大的是車輛與相關零件的銷售 真不愧是汽車大國佔比高達23%

其次是生鮮飲料販售店(類似頂好 全聯 便利商店的概念)佔了14%

接下來是非實體銷售(網路購物為主)佔了14%

與大賣場以及百貨公司這個細項佔13%

最後是加油站佔10%   以上前五大大致涵蓋了零售業的75%以上份額了

 

2.美國零售業15年來的趨勢變化

3.JPG

觀察零售業細項這10年來的數據

可以很明顯地看到一個趨勢  那就是網購產業的快速崛起

至2009年開始以11%的年均成長率快速的成長

然後相對於整體零售業4.3%增長率  而明顯跟不上的有

家具&電器用品與綜合商場

都只有2%的年均成長率(還有其他一些小雜魚像是書店之類的)

 

4.JPG

在看另一張關於零售業五大細項的十年比例圖

更是可以看出顯卓的趨勢(題外話:這十年車市也太繁榮了吧)

可以看出非實體店面(網購)的興起與綜合商場的衰退非常的顯而易見

相對之下食物飲品商店則是幾乎沒有被沖擊到(BTW 這個細項也是金融海嘯時影響最小的)

這十年來網購的興起大約增了5%的佔比 綜合商場減少了3.4%(其他的2% 書店與服飾細項大約各貢獻約1%)

這其實也是大家都知道的事實了

只是這裡再用更清楚的圖表與數據來做一次的證實

接下來要來關注百貨公司本身的產業數據了  想必又是更加的腥風血雨了

(認真考慮改變方向研究網路購物產業)

 

 

三.產業供給狀態與主要參與公司

1.百貨公司產業概況

在大項目的綜合商場分類底下

又會細分為兩個項目:大型賣場與百貨公司  佔比大約是8:2比

6.JPG

那終於來到我們的主角"百貨公司產業"了 

近幾年的市場規模大約是1400億的大小

但這十年不斷地衰退 是一塊不斷縮小的餅 十年來每年複合成長率為-3%上下

8.JPG

(p.s.十年複合成長率)

7.JPG

以十年周期來看 是在08年後 唯二的零售業細項在這十年內明顯衰退的產業(另一項是書店)

我們還是去研究網路購物產業好了

 

2.主要參與的上市公司簡介

美國有許許多多的百貨公司品牌  

並且依照市場的定位(主要是價格定位)來區分出服務的目標客群

11.JPG

(上色的百貨公司是這次介紹五家公司 p.s.Bloomingdate's隸屬於梅西百貨集團)

不過對於"百貨公司"這個產業的定義其實挺模糊的

寬鬆一點的定義(如上圖)就連沃爾瑪跟Target這樣的較小規模"綜合商場"都可以算是"百貨公司

但本人根據彭博上的產業分類上的五家百貨公司個股來做介紹(這五家也比較符合大家對於百貨公司的傳統印象)

 

五家公司分別是

Macy's{梅西百貨M)、Nordstrom(JWN)、JCPenny(JCP)、Kohl's(KSS)、Dillard's(DDS)

其中以梅西百貨歷史最為悠久(1858年創立)同時也"應該"是百貨公司集團的龍頭(資產或是營業額皆是)

18年年營收高達250億美元(上一章提到 百貨業規模約1400億 這一家公司就佔了18%了)

而其他四家的規模也都不小  如下圖

其次是KSS的14% JWN的11% JCP的9% 以及最小規模的DDS5%

整體而言五家公司佔有整體產業57%的營業額  算是較為集中的產業格局了

(小的公司應該被收購的收購 倒閉的倒閉了~)

 

10.JPG

 

接下來對於主要的五位主角 做一個簡短的介紹

當然之後在各自的個股上會在更詳細去探討各公司的執行策略

那就先從百貨業的傳奇龍頭開始啦~

※.梅西百貨(M)

13.JPG

成立於1830年代的梅西百貨、目前在美國約有800多間分店、銷售總面積為126百萬平方英尺

客層定位為中階的梅西百貨與中高階的Bloomingdale's兩個主要品牌 另外還有近期收購的化妝品品牌Bluemercury

根據18年的資料 是全美營業額(250億美元)最高的百貨龍頭 也是銷售總面積最多的一家連鎖百貨公司

但近幾年表現不佳  營收近五年小幅衰退但是營利率近乎腰斬(10.3%→5.8%)

讓梅西百貨不斷的關閉分店與裁員來面對現況

2014年梅西百貨還擁有820家百貨公司店面到了2018年只剩下704家了

並且在近期又再一次宣布未來將會在關閉125家分店以及裁員2000人(佔集團的1/10)

灰暗的前景也讓股價這五年不斷的下滑探底  僅剩下2015年的1/3了  轉型之路漫長且困難~~

14.JPG

 

※.Kohl's(KSS)

15.JPG

Kohl's(KSS)是相對年輕的公司 成立於1960年代

KSS的品牌定位與JCP還有Sears相似 都是為較為平價的百貨公司

但KSS的特色為自有品牌的銷售比例特別高 大約佔有4成左右

是目前美國店面據點最多的連鎖集團 全美高達1159間據點

柯爾也是近幾年百貨公司中營運狀態較好的一家公司

營收近五年不見衰退還略微成長一些(1~2%年均成長率)

近五年的營利率也努力的hold住(8.9%→8.1%→7.3%→7.4%→7.2%)

員工總人數也大致相當 沒有重大的裁員計畫  就一家低價百貨公司來講是很不容易的

但是近期的銷售額與股價略顯疲態

16.JPG

 

※.Nordstrom(JWN)

18.JPG

JWN的品牌定位為中高端的百貨公司  成立於1901年 也將近120年歷史了

店面數也少很多的379家  但已經是中高端百貨公司中最多店面數與最廣的地理分布了

可以算是中高階定位的龍頭公司  中高端百貨公司受到的電商與低價商店的衝擊會比較小

(你不太會去網購寶石或是LV包包吧~)

JWN自2015年開始營收維持年增2~5%的成長率

不過五年的營利率也是被腰斬   但不同於其他對手是被大環境影響而被動降低利潤

JWN則是正在歷經一個重大的轉型階段並且為此付出了大量的成本

個人認為可能是這困境中最有可能轉型成功的一家公司

也可看出市場對於JWN的信心是比起其他公司來講來的高與穩定

17.JPG

 

※.JCPenny(JCP)

19.JPG

成立於1902年 也是一家百年企業了

2018年在全美擁有864家店面  品牌定位與KSS是低價的百貨公司

但是經營狀態與KSS有如天壤之別

是五家公司中唯一一家長年虧損的公司(2013~至今只有2017年淨利為正數)

資產負債表狀態也最糟糕的一家(金融負債率近50%  其餘四家平均低於20%)

債券評級大多都是垃圾債券等級(CCC)

在2014年來不斷的關店與裁員  高層主管也不斷更換 2018年更換CEO 2019更換財務長

但可怕的是目前並未看出明顯的轉型意圖

這樣下去可能是繼Sears之後 第二位倒下的百貨公司巨頭了

股價從五年來的高點11.57元下跌至今的0.69元 跌幅為驚人的94%

20.JPG

 

※.Dillard's(DDS)

21.JPG

DDS成立於1938年  是這五家公司中規模最小的一家 

店面數為291家  市場定位上與梅西百貨相當 屬於"中階價位"的品牌

這家公司同樣也遭受了產業逆風衝擊  營收基本上接近0成長

營利率也是大幅的下滑(2015年8.3%→2019年4.1%)

但是有趣的DDS並未做出任何的積極行為(關閉門市、裁員、縮減成本)

店數只比2014的297家略少了6家

當然如同JWN一樣經營著自家的網路購物服務(但是並未透漏營收占比)

整體而言是一家沒甚麼記憶點的公司

相對於其他四家最大的差異就是擁有最好(保守)的財務體質

另一個特別的地方就是市場對於DDS的評價是五家中最高的

且雖然利潤明顯下滑  但是五年來股價居然沒有明顯的向下趨勢 十分有趣

22.JPG

 

 

以上就是這一次五位主角的簡單介紹了

當然在之後的個股介紹中一定是會更加詳細與周延的

但在此之前  我們可先藉由五家公司的資訊大致上可以統整出

整體產業的特色  以及電商的衝擊程度  以及公司們的各自的戰略選擇

我們將會看到在面臨巨大的困境時 這幾家平均年齡近百歲的企業是如何面對的

我覺得這就是投資中有趣的地方~~

 

 

四.產業的特色與未來趨勢

1.零售業商業模式比較

23.JPG

我們來比較百貨業、電商、超市以及COSTCO這3.5種的商業模式的不同

百貨公司代表就選取規模前三大的梅西百貨、JWN、KSS 剛好也代表中高低價位三種品牌定位

電商就取世界前兩大電商亞馬遜跟EBAY啦

超市代表當然是沃爾瑪還有TARGET  另外COTSCO這種半新型態的倉庫俱樂部模式也一併納入

(btw 沃爾瑪一年營業額居然是5000億美元...台灣的GDP是6600億 美國百貨產業是1400億 富可敵國的公司啊!!!)

 

※獲利指標

以獲利比率來觀察可以發現傳統零售業真的是一個薄利多銷的行業

中等毛利率但是高昂費用支出最終造就低營利率 不論是百貨公司、超市 營利率大約都在5~7%水準

而COSTCO是以會員費來獲利的 所以毛利率與營利率會更低 是一種特別的商業模式

但是電商部分兩大電商的結構明顯不同

EBAY主要是平台提供服務 所以擁有極高毛利雖然費用支出也是最高 但最終仍有20%以上的營利率

亞馬遜毛利率與傳統超市相當 但是費用支出較低 其實也有不錯的營利率約15%

但是不論是EBAY或是亞馬遜都有一項跟傳統零售業不同的大額支出---研發經費

兩家的研發經費都大約為營收的10%  也因此壓縮了亞馬遜的營利率至5%

大額的研發支出倒是專屬於電商的費用支出結構

 

※效率指標

傳統零售業的共同特色就是"現金即時收款"  應收帳款天數幾乎都是在3天內收款

但是存貨週轉天數上面 很明顯地看到百貨業有遠比其他產業更高的數值

最終造成了在現金周轉週期上面  百貨業有高風險的現金周轉問題

百貨業大約都要1~2月才能完成一次現金循環  超市只需要2天以內  電商是負循環

這樣的產業特色會讓百貨業在逆境會比其他產業更容易被折損、摧毀

所以百貨公司本身的財務體質的要求又會比其他產業來的更高

 

※資產結構&負債結構

百貨公司與超市的資產結構很類似

主要是固定資產與存貨構成的  也因此存貨周轉與折舊費用會是兩大重點指標

而電商上EBAY倒是名副其實的輕資產公司

倒是亞馬遜在結構上居然擁有43%的固定資產 真是奇妙 之後再來研究看看

但是在電商優勢低存貨比例這點特點上是很明顯的

 

負債方面雖然整體公司的負債比例都很高

但是實質上的金融負債也只有EBAY超過4成 大致上都在25%上下 其實是還好

大部分公司的槓桿比例都是在3~4倍上下

流速動比率來觀察的話是電商最優 畢竟現金存量較多 其次看似是百貨業、最後是超市

但是其實百貨業比超市危險的多  原因還是出在現金周轉天數差太多

 

※總結

總結來說可以看出在各個零售業的類型中

百貨業的商業模式是相對弱勢與脆弱的

跟超市一樣具備著低利潤率  但是又沒有超市的高現金周轉率 更別提電商的負循環了

高達2~4個月的存貨週轉天數是百貨業的一大死穴(而且天數呈現明顯的成長趨勢)

超市的商業模式體現了低利潤但是高周轉的極致模式(Costco算是另一種極致展現)

電商則是以低存貨  輕資產 低費用支出來提高營業利潤率

而且擁有更強大的現金循環  造就滿手現金的狀態

對比之下 傳統百貨業的轉型之路是勢在必行了

 

 

2.網路電商衝擊

24.JPG

(p.s.單位視百萬美元=2018年為6036.8億美元)

在美國零售業細項數據中  網購與郵購(我相信郵購佔比不高)是近十年成長最為快速的細分產業

預估在2019年可以到達6500億的市場規模

當然這樣的快速崛起也對應美國人對於網際網路的高度使用上

26.JPG

美國擁有3.28億人口  卻擁有3.47億手機註冊

3.12億的網路使用人口 以及2億以上的社交軟體使用者

等於全美國人都會使用網路與手機環境下 完全就是網路購物爆發的最好溫床

 

而目前網路購物的前三大參與者 不論是從營收或是流量都是

1.Amzon亞馬遜---18年北美營收1410億美元

2.Ebay---18年北美營收43億美元

3.沃爾瑪---19年北美電商營收大約也是43億美元(占總北美營收的1.13%)

另外從流量上來看

也可以很明顯看出前三大流量與其他7名對手的差距

特別的是梅西百貨在流量上居然可以排行前十名

且大部分榜單上的公司都是傳統零售業者 

25.JPG

從以上結果來看  

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就是美國的網路電商已經是亞馬遜的形狀了 不論是流量還是營收實在差距太大了

只要亞馬遜不要亂搞的話 未來十年應該仍舊是亞馬遜的帝國了

但我認為更加重要的是觀念的改變  與其說是網路購物衝擊到傳統的零售業

不如說是一種新型態的商業模式正在與傳統零售業融合中  線上與線下正在整合當中

亞馬遜在2017年已經收購全食超市  沃爾瑪與眾多大品牌零售商也不斷的改良網購的使用體驗

這是一種全面的趨勢轉變  電商與實體店面的界線將會逐漸模糊

能夠整合好線上購物流程與物流 與線下實體消費體驗平衡的公司

才能在下一個十年中繼續生存下去並且成長

 

 

3.百貨業的困境與轉型

(1).近幾年百貨業的掙扎

這五家公司在最近五年來都處在逆風的條件下

其中在營收與營利率展現的最為明顯

※營收成長停滯或衰退

27.JPG

五家公司這五年來營收年增率大致上都在0%上下徘迴

其中狀態最好的是JWN 居然還能"維持五年的正增長的驚人成績"

(我對於成長率的要求再次到達下限 居然只要長期不衰退就是最優秀的....)

大致上也符合整體百貨業的數據 平均每年-2%的衰退速度

但這不是百貨業目前面臨最可怕的事情  而是...

 

※營利率大幅衰退

28.JPG

29.JPG

除了KSS驚人的HOLD住了營利率的大幅下滑  以及JCP在虧損線上的掙扎外

其餘三家的營利率五年數字都是近乎腰斬的

原因出自於成本支出的節節高升

30.JPG

M KSS JWN的SG&A費用五年來是顯卓的上升的  DDS則是直接成本的直線上升

JCP是唯一的例外 因為JCP已經沒有費用上升的空間了

費用的上升可能性很多 過多行銷折扣活動、網路電商的建設成本、收購新事業的整合

之後在個股上我也會去探討這其中費用上升的原因

但就數字上直觀來看  百貨業的利潤的確受到巨大的侵蝕

營利率減半等同於公司的獲利能力減半的意思 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實

 

 

2.轉型嘗試

面對著如此嚴峻的產業環境  不改變就是等死的情況下

各家公司也因此不得不展開轉型的計畫

首先基本款就是開設購物網站  這點各家公司都已經完成了 

除此之外也簡單介紹一下各公司的特殊的規劃

1.梅西百貨;

除了購物網站具有不錯的流量之外 梅西百貨關閉許多的傳統店面

並且收購Bluemercury化妝水療店並且大舉展店 同時也開設折扣百貨公司

 

2.KSS:

KSS很特別的與亞馬遜合作退貨計畫 簡單來說就是成為亞馬遜的退貨站點

你可以去任何一家KSS退貨在亞馬遜上的貨品  KSS希望藉此增加百貨公司的人流來換取金流

2019年執行長宣布將從試辦的幾家店面擴展到全美門市上面

至於這個戰術的執行效果還有待確認

 

3.JWN:

轉型網路電商與線下體驗商店  雖然我說購物網站是每家百貨公司都在做的事情

但目前為止可能是JWN的決心最為明確 目前網購的收入已經佔JWN30%的總營收了

同時JWN的高價品牌的定位 讓消費者有"出門體驗"商品的需求

線下體驗、線上購物的新形態商業模式  JWN可能目前最具有條件達成的百貨公司

 

4.JCP:

JCP目前實在沒有心力在轉型上面了  因為已經快要"被"下市了(股價長期低於1美元 就會被下市)

近四年關閉200多家分店、削減大量的成本支出、這兩年接連開除高層主管但是都沒有見效

不斷的虧損讓股價直直下落  投資人信心全無 目前可能計畫由股票合併的方式來提升股價

總之...JCP目前的議題與其他公司明顯不同~~

 

5.DDS:

就我目前所查詢到的資料上來講

我沒有找到任何DDS有明顯轉型或是支出刪減計畫

店面數與員工數都沒有減少  但也沒有特別的收購或是目標

就是一家對於現況沒有反應的公司  可能還需要再找找其他資料吧?

 

 

五.總結

其實一開始我只想做百貨公司產業的簡介的

結果資料查啊查 東西寫啊寫~~ 就逐漸地拓展到了整個零售業了

還順便看了一下兩位零售業巨人的資訊 真的是線上亞馬遜  線下沃爾瑪啊

但回歸到百貨公司產業上來講

其實百貨公司就是遠古時代的網路購物商店

是當時那個時代的創舉 聚集各種形形色色的商店與上萬種的商品

親切的服務與明確的價格標示等等 都是零售業的重大革命

但是隨著網路的普及化後  已經成為了一個不太吸引人的商業模式了

我認為今後的零售業不會再區分為實體店面與非實體店面了

而是理所當然任何的零售商都具備著線上與線下的平台

能夠帶給顧客最為便利快速的線上購物  與最好最具感染力的線下顧客體驗

才能在未來的新零售中存活下來並且茁壯

而傳統的百貨公司 我們研究的五家平均年齡都超過100歲

其實有很深厚的線下體驗服務的無形資產  剩下就是與線上的整合轉型

如果可以達到一個更好的平衡 

"也許"有機會在這樣的新時代中繼續存續下去吧!

 


 

感謝你看完落落長的文章  我很感動

如果有任何指教批評或是糾錯的話

都歡迎在我的粉專初提出建議或是回饋喔  感恩~~

FB專頁: https://goo.gl/jSJJAt

 

最後還是附註

本人毫無投資理財等相關科系或是工作背景

一切知識與資訊來自於自我學習與網路搜尋

以上資料不保證其正確性 只是單純免費的資訊分享

絕不代表任何的投資建議或是推薦 請保持自我判斷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at on the mo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