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neral Dynamics Corporation(GD)---通用動力公司

是一家大型的美國軍火公司 軍火銷售額是美國第五名

市值約480億美元(約等於1.5個台塑化或是1.3個鴻海~~)

晨星分類是大型混合股

 

GD與其他三家公司相比

LMT是世界第一大的軍火公司

RTN在導彈市場上LMT公司一同寡占美國90%的市場

NOC是世界上可以製造出最大航母的公司

GD相對地比較沒有特色(補充.是核子潛艇的專家)

但是在晨星分析管理階層評價中的國防工業前十家主要公司中

居然只有GD擁有"模範"的評等

(晨星5000多家公司中只有前13%的公司具有這樣的評等)

讓我很好奇為什麼GD能擁有這樣高的評價

而且GD平均五年的ROE可是超過25%的 也是一家驚人的賺錢機器

股價方面從2012到現今股價也成長了3倍  是一隻3倍股!!   

所以就決定投入研究了!!!

 

再次重申  我的投資經歷不足三年

新手一個  可能會錯誤百出

請不要拿我的文章作為你投資的依據

我只為自己的投資決策負責任喔~~

 

文章分為兩個版本"精簡版"與"完整版"

精簡版適合時間不多或是只是想稍微理解這家公司的人

算是完整版的重點整理 但是會有大量的資訊與推論被省略 

或是有些東西我不會特別去解釋 就要自行理解了~~

完整版分析共分為6+1大項

之後每大項又會有各自的細項 

總之就是又臭又長的 通常都會上萬字 請謹慎服用

一.公司簡介(含競爭優勢)

二.財務體質

三.獲利結構與報酬率

四.成長性與資本配置

五.管理階層評價

六.風險

七.總結

原則上所有的分析都是根據至少五~十年財報為主

一年的絕對值不太重要,重要的相對的趨勢增減

再輔以各類的資訊、新聞、分析師文章,財經網站等等綜合而成

然後在開始之前建議你先看過我先前寫過的產業簡介

會讓你更快的理解接下來的分析內容喔~~

-

-

-

零.精簡版分析

1.公司簡介與護城河

※公司具有五個部門:航空部門、地面戰鬥部門、海軍部門、IT部門、任務部門

營利利潤上航空部門佔比最高其次是地面戰鬥部門與海軍部門

※航空部門為子公司灣流航太負責銷售高階商務噴射機 主要客戶為商業客群

其餘四部門的主要客戶皆為美國政府佔GD總營收65%以上

※每個部門均具備強大複數的護城河 讓GD整體而言具備"寬廣且穩定"的護城河

※2018年斥資97億收購CSRA公司併入IT部門 是GD五年來唯一的大型收購案

同時也是成立以來最大收購案

 

2.財務體質

※因為擁有大量的應付款+客戶預付款所以現金充足(22%)體質健全無可疑之處

※現階段金融總負債約30%短期償債能力無虞

長期債務於2020~2021年為償還高峰 略有壓力但應該沒問題

※十年來現金流量十分健全 OCF與FCF十年皆為正數

※2018年舉債收購後造成同業相比財務體質落在中下程度

 

3.獲利結構與報酬率

※營利率各部門來講航空部門最高約16~18% 次之戰鬥部門與任務部門約13~15% 

最後是IT部門與海軍部門約9~10%

※航空部門面臨新舊機體轉型過渡期 2019年估計營利率下降至15.5% 

預估2~3年可回復正常營利率18%

※由於收購CSRA關係 營利率較低的IT部門營收大增造成整體營利率下修

※五年來講GD的ROA皆大於7%  ROE五年平均也有25.5%表現不俗

※但獲利能力與同業相比屬於後段班

 

4.成長性與風險

※五年來成長性低落 營收營利五年複合成長率各約3~4%

※預估未來GD的整體成長率可能仍為較為低落的成長率

※航空部門(商務噴射機市場)成長性容易受到景氣興衰影響 未來不樂觀

※其餘部門成長性被政府(國防)預算侷限 成長率被嚴重抑制

※國防採購上有許多政治性考量並且在合約設計上

通常具有政府單方面終止合約的權利是GD與同業的最大風險

 

5.管理階層評價

※CEO與高階管理人員均具備豐富的業界與GD的工作經歷

※公司在過往五年於IT部門的成本管控上十分傑出 營利率上升了3%

※2014~2017年大部分的盈餘是用來發放股利與股票回購

股票回購的時機點與力道是合理的

※2018年用97億美金=3年的FCF來收購CSRA 我個人的判斷是買貴了

※總結來講 GD的管理階層具備"不錯"的營運與資本配置能力

但是個人認為並未到達"模範"的高評價水準

 

6.總結

※總結來說是GD是處於安穩但缺乏成長的產業、

擁有不錯的公司營運能力、但是仍須謹慎判斷估值

-

-

-

精簡版結束  完整版開始

-

-

-

-

-

-


一.公司簡介

1.歷史與產業地位

1899年成立  1952年改名為通用動力

1970年代以銷售F-16在全球獲得巨大成功 全球售出4000多架

1995年退出國防航空市場 專注於地面作戰與海軍艦艇產品

2018年已680億美元收購CSRA公司  為GD成立以來最大的收購案

在2019年的軍火相關營收來講  已經是美國第五大的軍火公司  

在美軍驅逐艦與核子潛艇的製造上"只有兩家"在競爭 

尤其是新型的核子潛艇製造GD與亨廷頓(HII)幾乎完全壟斷訂單

 

2.部門簡介

2.JPG

如上圖 GD共有五大部門

1.航太部門(非軍火部門)→主要是子公司灣流航太製作的商務用噴射機為主力(郭台銘也有一台)

2.戰鬥系統部門→戰車、作戰車輛為主

3.信息技術部門→數據庫建立 數據儲存與分析作業 

4.任務系統部門→海地空太空等作戰系統販售 

5.海軍艦艇部門→核子艦艇製造為主力

(P.S.信息部門與任務部門於2018年分拆為兩部門)

五大部門中 營收分布算是平均15%~20%左右

但是營利上來講航太部門佔比最重 其次是戰鬥部門與海軍部門

 

 

3.客戶與合約類型

客戶來源有四種佔比來源為2018年年報資料

1.美國政府→65%

2.美國商業客戶→14%

3.外國政府→11%

4.外國商業客戶→10%

而其中政府單位大多是國防武器的採購需求

而商業客戶大多則為商務噴射機為主要商品

GD的在最大客戶美國政府上

美國政府與GD在採購案上採取三種合約方式

1.Fixed-price→56%

2.Cost-reimbursement→38%

3.Time-and-materials→6%

簡單來說Fixed-price對政府有利 對GD不利 GD可能會虧損

而Cost-reimbursement則是相反 GD較有利 政府較可能吃虧

Time-and-materials論件計酬則是用於緊急、小型專案所以佔比也不高

合約部分有位大哥解釋得很清楚了 請點連結~~

美國政府這幾年來還是以固定價格合約為主體 未來應該也不會改變

 

4.競爭優勢(護城河)

GD在各部門上皆有強勁的護城河

1.航太部門→灣流航太為商務噴射機的奢華品牌 同時在大型噴射機的競爭上

只有三家公司具備同樣的技術等級可以製作量產(Dassault, Bombardier, and Textron Aviation)

而且這類型產品在轉換中必須承擔高額的轉換成本

同時灣流航太的品牌優勢讓相對於對手約10%的利潤率

灣流航太擁有18~19%的利潤率 遠遠的高於對手

所以航太部門具備著品牌優勢 客戶轉換成本 技術優勢為"寬廣"護城河

 

2.海軍部門→在90年代由於海軍船艦需求開始萎縮讓原本五家的造船廠 退出了三家

如今海軍高階軍艦只有兩家公司壟斷高階市場 尤其在日漸複雜的驅逐艦與核子潛艇上

需要高端的技術需求 同時新進對手必須投資鉅額的資本才能進入但並不符合成本

所以情況不變的話是不會有任何新進的廠商嘗試進入這個市場的

所以讓海軍部門擁有技術優勢 有效規模優勢(雙寡頭壟斷)為"寬廣"護城河

 

3.戰鬥部門→

武器的採購具須遵守許多嚴格的美國與國際規範

同時必須採用特殊的會計標準的約束  這樣新進者難以習慣

同時美國政府通常是保守的 只會跟熟悉的公司來簽訂合約

因此戰鬥部門具有法律規範的無形優勢 客戶黏性優勢為"狹窄"護城河

 

4.信息部門+任務系統部門

在收購CSRA後 GD的信息部門已經成為市場第二大的IT服務公司

僅次於 Leidos 在於IT上資料建立與戰場通信、衛星連線等技術仍須

要一定的專業技術並且必須在出現問題時提供立即的維修服務

這也讓美軍不會輕易的更換整個IT系統的廠商

因此信息任務部門具有技術優勢與轉換成本優勢為"狹隘"護城河

 

總結來說

GD的航太部門與海軍部門營收營利加總約為總營收營利的一半

擁有著牢不可破的寬廣護城河  而其他三部門同樣有著不小的競爭優勢(狹隘護城河)

且趨勢上在長期來講都難以被侵蝕

所以GD公司整體可以說是具備著寬廣且穩定的護城河等級

P.S.晨星護城河的定義

寬廣Wide=可以持續20年以上的超額回報(超過業界平均獲利能力)  狹隘Narrow=可以持續10年以上的超額回報

穩定Stable=長期趨勢穩定  正向Positive=護城河持續增強  負面Negative=護城河持續減弱

 

大致理解了GD的全貌後

接下來就先來看一下GD的財務體質上是否健全

以及資產負債結構上有甚麼特殊的地方

 

二.財務體質

,1.資產與負債結構

(1)資產部分

3.JPG

2018年2月 GD完成了公司成立以來的最大收購案

所以現金比率大幅的減少然後商譽大幅提高

目前來說 GD已經有近乎50%的資產是無形與商譽了(就是拿來準備減損的啊= =)

剩下的有形資產主要就是應收帳款、合約資產(說明點連結)、存貨、固定資產等四種

應收帳款、合約資產、固定資產這幾年來變動都不大

而存貨資產在2016的10%忽然在2017年暴增到15.1% 

經查證後是會計認列的改變造成的  本質上是沒有增加的

 

(2)負債部分

4.JPG

金融負債上也因應收購的關係大幅舉債 讓比例從11%上升到27%左右

不過大多都是長期金融負債 短期上還沒有償債壓力 

很棒的一點就是國防產業都會有客戶預付款(合約負債)

所以實質上GD的手頭現金=現金+應付款+客戶預付款=22% 現金十分充足

比較麻煩的就是其他負債 長短期加起來超過25% 讓我們不得不面對

來看看其中有甚麼玩意吧~~

5.JPG

可以看出員工的退休金是一筆沉重的負債

長短期加起來為51.5億美元 占總比利率近10%了

這是國防產業的特色  因為員工的退休福利金可以在政府合約上列為成本項目

=政府必須為軍火公司的員工負責一部分的員工退休金

所以軍火公司的員工退休負債的金額與佔比"都明顯比其他行業多很多"

 

然後討厭的是最大的兩筆項目居然是其他負債的其他負債= =

根據其他負債的備註中的其他負債的備註

短期的其他負債的其他負債內容是→應付股息、應付稅額、還有其他小項目

長期的其他負債的其他負債內容是→保修準備金、員工賠償責任、租貸負債等等

看起來應該都是屬於正常的負債 應該沒有疑慮的地方(看完這一段沒有亂掉的我佩服你)

 

2.償債能力

6.JPG

雖然因為收購的關係讓金融債務/EBITDA的比例大幅的上升

但是利息保障倍數仍舊在10倍以上  依舊是安全的範圍

短期的償債能力流動比超過100%  OCF對金融短債也有136%

所以短期償債能力沒有疑慮

 

再來看看未來的長期負債 

1.JPG

2020年須償還25億

2021年須償還30億

2022年須償還10億

23~25年須償還25億

最重的負擔就是在明年與後年共要償還55億

2017年的FCF是34億 2018年的FCF是24億

未來的獲利應該不會相差太多

所以雖然會有點吃緊 但是應該還可以順利償還債務

或是一部分用借新債還舊債的方式度過  當然還是希望GD能盡快把槓桿降低一些

 

3.現金流健全度

7.JPG

2017年因收到國防部的訂單與大筆的預收款

讓當年度的預付款增加造就了OCF的暴增  這也是國防公司的麻煩

OCF常常受到預付款(合約資產)的大量干擾  現金流常常劇烈的上下浮動

但單就現金流量來看 GD這五年來皆十分的健全

 

4.同業體質比較

8.JPG

GD跟同業相比算是中等水平

金融債務因為收購的關係變得偏高 商譽也是

雖然最後一個比例 投資收購/OCF是同業最高的

但是其實GD  2014~2017年幾乎沒有再投資的單純就是2018年的收購造成的數字

可以看出這次的收購讓GD的體質下降許多  

CSRA公司是否值得GD用上將近100億美金的金額去收購呢?

會在成長性的章節來探討~~

 

 

三.獲利結構與報酬率

1.部門營收與利潤(率)

(1)部門營收與營利占比

9.JPG

(p.s.IT部門與任務部門於2017年為止都是同一部門 在2018年才分拆為了簡化2018年還是統合一部門來計算)'

航空部門這幾年的營收占比不斷下降

有兩個原因1.噴射機營收成長停滯  2.其他部門營收成長(自生性或是收購) 

像是IT&任務部門也是在18年收購後營收才驟增的

而戰鬥與海軍部門大致上維持一定的比率沒有大變化

10.JPG

11.JPG

利潤佔比與營利率以航空部門最高(約18%)

可是因為營收的停滯+產品轉型期利潤率下降所以利潤降比這幾年持續下降

戰鬥部門是營利率第二高(約15%)的部門 利潤佔比倒是五年不變 十分穩定

IT&任務部門與海軍部門營利率是最低的9~11%  扣除收購之外的2018年 佔比也十分穩定

但是

IT部門的營利率是四部門中較低的 所以18年收購提供IT服務的CSRA公司

一定會讓IT部門的營收營利佔比提高 所以勢必整體的營利率也會跟著往下修

我們在整體毛利率中也可以看到這個現象

 

2.整體毛利率與營利率

12.JPG

14.JPG

若是換成以"產品"(實體)與"服務"來理解GD的營收占比與毛利率的話

營收占比過往大約是服務35:產品65的佔比

但是在收購CSRA之後提供大量的IT服務營收

讓營收占比調整為服務45:產品55的比率

從毛利率中可以看到產品的毛利率較高約20%  服務約15%

所以提供服務的佔比勢必毛利率會下修 也可從圖表中看出(22%→20%)

15.JPG

G&A費用這幾年控制在一個穩定的比率

所以營利率也由於產品服務的結構調整而跟著毛利率一起略為下滑

 

3.淨利與息稅+其他

16.JPG

17.JPG

2017年的減稅讓稅金比例減少了1~1.5% 大致上抵銷了營利率因產品結構的調整的損失

但是大舉收購讓債務利息也暴增了1% 所以還是差不多= =

整體來講稅後淨利率與營利率呈現一樣的趨勢 並無可議之處

 

4.杜邦分析

18.JPG

稅後淨利已經探討過了

權益乘數在收購上上升了不少

總資產周轉率有點討厭 因為GD有大量的合約資產且會一定程度的增加與減少 

讓這個指標會沒有那個準確反映出"效率" 但是收購後總資產周轉率下降是一定的

固定資產周轉率的會比較準確反映GD的資產使用效率  看上去還蠻不錯的~~~

19.JPG

總之ROA長期來講在7%之上  ROE在18年後槓桿提昇讓之提升為28%左右

不過後兩年若是償還債務後 應該槓桿會下降 ROE應該會是24~25%左右

ROIC出色的維持在15~16%上下 GD公司還是一家優秀的賺錢機器

 

5.效率分析

20.JPG

近來年最大的變化就是17~18年的存貨週轉天數了

原因還是因為收購IT部門  IT部門提供大把的營收貢獻 但是存貨極低

所以2017年營收31億 存貨5.3億 

2018年營收37億 存貨5.9億  造就了這樣的天數差異

且似乎也小小的優化了其他效率數字

不過因為GD本身滿手現金(現金+應付+合約負債)

所以現金周轉週期的重要性就比較小了  

 

6.同行比較

21.JPG

因為LTM與BA回購股票回購到股東淨值都快變負數了  所以ROE難以比較

但是ROA的主要組成=稅後淨利*總資產周轉率 都可以看出GD是屬於後段班的 

獲利能力上GD在同業來講不算出色

 

 

四.成長性與資本配置

1.關鍵成長因子

GD本身有五個部門 實際上參與了三個市場(詐欺啊)

1.大型商務噴射機市場灣流航太公司(與3大競爭對手)

商務噴射機市場屬於非必需品 成長性來自於經濟的興衰以及二手機銷貨的競爭

成長性是三個市場中最不穩定的 最有機會達到高成長(衰退)的

此市場佔GD利潤的33% 

2.國防軍購市場戰鬥部門、海軍部門(與唯一競爭對手:HII)、任務部門

國防軍購市場很簡單 "得合約者得天下"

成長率是看美國政府的國防預算以及重心比重(海陸空與網路)來決定的

但是國防預算也不可能忽然暴增30~50%(除非真的世界大戰)

所以年成長率有5%~10%就算好了

目前美軍政策較偏向空軍與海軍的現代化改造

所以(地面)戰鬥部門在合約成長上比較困難

此領域佔GD的利潤的39%

3.政府IT服務市場IT部門&CSRA公司(市場上第二大僅次於LDOS)

本質上還是依美國政府為主 IT部門有97%的收入來自於美國政府

不過不同的地方在於國防部的收入只占40% 其他政府單位的收入約58%

避免太高比例的營收被侷限在國防項目之中 拓展了營收的多樣性

但是畢竟只有美國政府為客戶 餅就這麼大了

所以通常高成長率來自於收購

像是龍頭LDOS與LMT的IT部門合併 或是GD收購CSRA的方式

此區塊佔GD利潤的28%

 

2.過往成長性

五年營收營利成長

33.JPG

30.JPG

航太部門這五年營收變化不大 年增率就在5%~-5%徘迴

但是營利率在這兩年開始下滑 造成營業利潤明顯的負成長

原因在於新機型G650在製作上仍需較高的成本 是一個轉型的陣痛期

戰鬥部門與海軍部門表現平平

不論營收營利大約就是2~3%的年成長率

31.JPG

32.JPG

IT&任務部門 

IT部門在2015年的時候優異的整合內部各部門資源 讓營利率提升了1%

並且在之後幾年還能持續縮減成本十分優異 在17年時候營利率已經上升到11.4%

在18年收購CSRA後營利率的下降主要原因是來自於無形資產的攤銷

現金流本質上還是維持原本的比例

 

最後GD整體五年來若是忽略18年收購帶來的營收與營利

觀察2014~2017年的複合成長率 GD很驚人的營收幾乎0成長  營利成長約3%

就算收購後營收複合成長率也只有4% 營利3.5% 是一個低度成長的公司

 

未消化訂單(Backlog)的成長

34.JPG

35.JPG

37.JPG

未消化訂單大致上可以得知幾個資訊

1.未來營收的持續性

2.未來營收預估值

3.未來營收的成長狀態

GD目前總Backlog(未消化訂單)約68億美元

根據年報資料得知GD過往五年大約是以25~30億美元的速度來消化訂單

所以目前的訂單量至少要兩年以上才能消化完畢

代表GD至少到2020年的營收基本上是穩固的了 

 

不過戰鬥部門與航空部門的Backlog 近幾年內持續的下降中 

航空部門的訂單衰退與近期的景氣與金融狀態不穩定有關

戰鬥部門的訂單縮減與海軍部門的大幅增加

主要都來自於美軍近年來的政策目標 根據2014年國防部發表的四年防務評估報告

很明確地提到對於地面部隊的縮減以及對於海軍的現代化的改造與更新

同時也提到對於網絡安全以及資訊的重視

同時IT&任務部門過去幾年穩定的維持1:1的訂單增加與消化速度

這樣的趨勢在美軍主軸尚未調整之前應該都會持續下去

 

3.資本配置取捨

38.JPG

GD對於資本的運用主要為三種

(1).股利發放→五年平均大約30%的發放率

(2).股票回購→這五年的配置主力 五年使用超過75%的OCF

(3).收購CSRA→在2018年做出的一個很大膽的決定 耗資97億美金=3~4年的FCF

我們就對GD的這三種資本配置來做個討論

(1).股利發放

對於過往的股利發放 我沒甚麼意見 穩定成長率低的企業

通常不是發股利就是回購股票  合情合理

不過2018年使用大量資金收購CSRA後

就必須在2020~2021面對55億的到期債務

我比較希望股利的發放可以持平就好

有點擔心GD會為了"連續28年股利成長"的稱號

而繼續提高股利金額

(2).股票回購

40.JPG

股票回購是GD這五年來的主力

這五年耗資了近12億美元是五年OCF總和的76%

在2014~2015可謂用盡所有的銀彈再進行回購兩年就回購6.5億

這兩年的OCF不過也才6.4億而已

之後三年漸漸下降  五年回購的結果 股數下降了15%  

大約等於淨利相等的情況下 EPS會上升15%

對照股價圖

39.JPG

在股價較低的2014~2016回購較大的數目

2017年後股價大漲就縮減一半的回購金額  是很不錯的決策

不過再有大量債務即將到期的狀態下

希望GD能將回購股票的行動暫時暫緩會比較好

目前2019Q1只有回購了1.3億 比去年Q1下降了 50% 是個好兆頭

(3).收購CSRA

GD在18年2月已32%左右的溢價收購了CSRA公司  耗資97.5億美元

讓GD的IT部門一口氣躍升為同業中的第二大規模

讓2018年的營收增加了39億 營利增加了2.5億

這樣到底有沒有買貴呢?   我試圖使用DCF估值法來回推CSRA的採購案

收購斥資97億 來讓每年營利增加2.5億 EBITDA我就粗估4億好了

折現率我就假設為10%約等於GD的WACC  並假設十年後以當時EBITDA的15倍賣出

這樣折現後總價值為97億美元的話  需要每年多少的成長率?

結論是大約1年要成長10%連續10年 根據現況實在有點困難

若是1年成長5% 大約折現總價值為68億 剛好是當初CSRA的市場價格

所以我認為是買貴了  或者是我對IT服務部門的前景較為悲觀

 

4.未來成長的可能性

(1).公司的2019年預估

41.JPG

真是保守啊

剛剛才算完收購要划算的話成長率要每年10%

結果現在跟我說IT部門2019幾乎零成長= =

主要的亮點在於GD對灣流航太的營收有高期望 營收預估增加15%

看來新機型G650真的很熱門 不過也因此營利率也往下掉2%

看來轉型的陣痛期要持續個兩三年了

所以除了任務部門以外所有的營利年增率居然都不到1%

2019年的總營收成長率為5.8%  總營利成長率為1.3% 

算是十分保守的預估 但是這是公司的預估可以參考參考

 

 

五.管理階層評價

1.管理階層適切性

(1)CEO與管理階層:

CEO與高管部分

Phebe N. Novakovic女士自2002年起擔任通用動力的副總裁

之後經歷的戰鬥部門、海軍部門、首席營運長並在2013年1月1號開始擔任GD的董事長兼CEO

在國防工業經歷上有30多年經驗  在GD擁有18年經歷與5年的CEO經歷

整體團隊平均年資超過6年 且大多都是重要部門主管 整體團隊也十分穩定且經歷充足

薪酬方面

23.JPG

GD的高層薪水在業界中算是較低的

也只有NOC比GD低而已

這樣的薪水對照這幾年GD的表現 感覺還算划算的了

 

2.資本配置與營運能力

就資本配置上來講

股利適度發放與股票回購的時機點 都沒有問題

收購上面是一個豪賭 個人認為是買貴了

資本紀律上來講

在尚未收購CSRA之前  2014~2017年的GD擁有超越其他四家同業的優秀體質

現金比例有7%卻只有11%左右的金融負債

流動比平均130%以上 速動比90%以上 利息保障倍數40倍以上

所以雖然總支出率(股利+回購+收購+資本支出/OCF)高達140%

但擁有超級穩定的生意+訂單消耗平均在2年以上+低度競爭市場

但是我可以接受這樣的總支出率  畢竟大部分都是用在回購上並非是無意義的浪費

但是希望2019年可以開始收斂一點

營運能力上

過往數年GD在信息部門的成本管控上做的極佳

讓該部門的營利率從8.6%上升到11.4%

如果在未來數年可以同樣達成一樣的成就的話

也許CSRA的收購就會合理一些  甚至出人意料之外

灣流航太也始終保持商務噴射機的高品質與高性能

G650為目前速度最快且航程最遠的噴射商務機

遠高於同業的營利率證明的品牌優勢的強大

雖然在轉型過程利潤率下降

但是相信在未來可以克服並且重新回到原先的利潤率

海軍部門也十分有競爭力的爭取到最新型的核子潛艇訂單

在2024年之前每年交貨的穩定合約  

 

最後在收購CSRA這個項目上

我一直在思考為何GD要做出這樣成立以來最重大的決定

耗盡未來三年的自由現金流97億美元可不是一件小事

而且投入到低營利率事業只會拉低整體的盈利能力

換來的只是18年增加的營收39億與營利2.5億(營利只增加5%)

設身處地地去設想GD想要成長的話其實能選擇的路不多

地面戰鬥部門已經不是美軍目前的主要整備規劃 投入這一塊並不實際

海軍部門早已寡占且是市場龍頭 目前的產能也可以應付美軍的需求沒有再投資的必要

航空部門有景氣興衰的疑慮 尤其是目前是景氣循環的中末段 收購公司風險不小

回購股票在2017年的高股價下誰會沒事拿三年的FCF梭哈進入回購股票

剩下的就是IT&任務部門擴張與甚麼都不做

但是最終GD選擇了投入IT部門  收購CSRA與自身信息部門合併成為市場第二的產業地位

為什麼呢?

36.JPG

圖中是GD對於未來各部門的潛在的合約價值評估

這也許這就是GD的解答  不同於其他部門

GD對於未來IT部門的潛在合約充滿期望  在2018年甚至預估有245億的潛在合約價值

不過GD對於潛在合約價值的判斷方式並沒有明確的說明

畢竟2014~2017的潛在價值判斷都超過百億  但是信息部門4年營收完全停滯

潛在價值潛了五年來還是始終潛水中

所以我想未來也只能靜觀其變了  做最好的期待跟零成長的最壞打算

 

3.員工評價

根據美國兩家人力銀行Indeed與Glassdoor的評價

因為GD每個部門都是一家子公司

所以就作了一個總整理

26.JPG

大致上評論最好的子公司都是航太部門(灣流航太) 最差的是海軍部門

然後在項目分類上

GD的薪水與福利一直都是評分最高的  管理階層則是最低的

可以看出航空部門在各個項目幾乎都是最高分

應該是高利潤事業+商務客為主所以比較注重在員工各項事務上面

而跟政府單位打交道的四個部門

可以推測相對的官僚化與不太需要激烈競爭

所以管理階層的評價就相對低落

不過畢竟是軍火大公司 整體的薪資服務評價都還不錯

整體評論INDEED:3.7分  GLASSDOOR:3.4分

算是一家中規中矩的公司吧

 

總結來說

我不認為GD值得"模範"的評價  這點我不認同晨星分析的說法

從各個角度來說 我認為GD是一家"不錯"的公司

在信息部門的成本控管與灣流航太的奢華品牌建立讓人印象深刻

但是對於CSRA的昂貴收購讓我評價下降了一點 至少我目前找不到值得97億的理由

同時在未來債務壓力之下  資本紀律能否收斂一點值得再觀察

 

六.風險

1.營運風險

1.政治不確定性風險

國防採購是充滿政治化且漫長的

可能因為當局的觀點改變就會改變內容或是直接撤銷後續採購

大部分的合約國防部都有隨時終止的權利

同時每年在編列國防預算與採購預算時

一項軍購案必須要與眾多的計畫進行競爭

過程中費時且充滿許多政治性考量與國際局勢的考慮

這是所有國防工業公司最大的風險

(發生機率:高  影響程度:中~嚴重)

 

2.固定合約造成成本超支風險

2007年以後國防部原則上合約都以固定合約為主

在新技術研發或是新載具的建造的過程中

可能會因此超過預期成本開支

造成計畫案無法獲得應有的報酬甚至虧損

(發生機率:高  影響程度:低~中)

 

3.景氣衰退影響商務噴射機市場

22.JPG

噴射機市場佔GD營利的35%以上 是GD最重要的部門

但是商務噴射機市場容易受到景氣興衰的影響(圖中的藍色線)

在景氣衰退時不僅訂單會大幅減少

同時會有大量的二手機進入市場一同競爭

造成GD的航空部門營收遭受影響

(發生機率:中~高 影響程度:低~中)

 

2.投資風險

1.國防武器項目並不理解且也不透明

美國國防部依據怎樣的流程跟考慮來決定選取哪家公司

這一點我完全不了解 同時我也不了解哪樣新研發的武器

會受國防部的親睞(像是以前的F-16 或是近期的F-35)

不過好在大部分的領域幾乎都是獨占或是寡占市場

而且難有新進競爭者 所以影響判斷的程度應該不大

(發生機率:應該已經發生了  影響程度:低~中)

 

 

七.總結

GD總評來說是一家不錯的公司 體質健全且滿手現金 

位於2個低度競爭的產業 但是市場成長性也很差  

管理階層營運與資本配置上都做得蠻好的

除了近期的CSRA收購是否值得有待商榷  但長期來講ROE也算是出色

所以總結來說GD是一家待在安穩缺乏成長的產業、

但擁有不錯的公司與營運能力 競爭優勢也十分強大

但是股價與公司營運是否划算

就要請各位看官自行判斷囉~~

 

 

以上就是我對於GD的公司分析

感謝你看完落落長的分析文  我很感動

如果有任何指教批評或是糾錯的話

都歡迎在我的粉專初提出建議或是回饋喔  感恩~~

FB專頁: https://goo.gl/jSJJAt   

 

最後還是附註

本人毫無投資理財等相關科系或是工作背景

一切知識與資訊來自於自我學習與網路搜尋

以上資料不保證其正確性 只是單純免費的資訊分享

絕不代表任何的投資建議或是推薦 請保持自我判斷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at on the moon 的頭像
    Cat on the moon

    月亮上的貓

    Cat on the mo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