擷取.JPG

這本書是20年前的出版的書籍了 也是十分經典的財經書籍

我們現在耳熟能詳的"破壞式創新"一詞 就是這本書作者Clayton M. Christensen教授所創造的詞彙

但是跟我一開始的預設立場不太一樣 我以為會是探討各類"破壞式創新"的成因與後果

可是實際上如同書名 教授的目的在於探討破壞式創新"對於現有企業來講是多麼困難的事情"

可能公司全體從執行長到中階經理人 都沒有犯錯 也致力於滿足客戶與股東的最大需求

為了公司最大利益而做出決策並且執行 但最終卻落得被市場淘汰的下場

這才是這本書想要探討的弔詭問題~~

 

※為何既有科技的優秀公司會沒落

破壞式創新與之相對的就是延續性創新

當年Iphone剛問世的時候就是所謂的破壞式創新 但之後到如今的各類型觸碰式螢幕手機皆是延續性創新

許多當初優良的企業例如書中舉例各尺寸硬碟大廠在進入下一個尺寸前往往倖存者很少

或是我們較為熟知的柯達底片與Nokia王朝的結束等等

在此作者提出了四個原則來試圖解釋為何這些公司會覆滅

1.公司依賴客戶與股東來分配資源

2.小眾市場無法解決大型企業的成長需求

3.無法分析不存在的市場

4.市場需求與科技供給存在落差

擷取.JPG

簡單來講這三件事情的加總會造成曾經的優秀公司的覆滅

在破壞式科技問世的初期通常會不符合主流市場的需求 可能硬碟容量過低 電池車續航力過低 處理能力低下等等

但是又會擁有一些舊科技沒有的顯卓優點 體積小、更低成本、更方便使用等等

在初期的時候破壞性科技的開發與改進對於大公司來講是"合情合理"的不符合利益的

相對於既有產品的改良與開發來更順應大客戶的需求來完成公司與股東期望的利潤成長率才是關鍵

破壞性科技初期應用層面低 市場過小(甚至沒有市場可言) 完全無法給大公司帶來顯卓的成長性

但是隨著破壞性科技的持續進步(通常來自於新創公司的不斷研究) 到達主流市場的需求水準時候

通常新創公司也已經占據這項技術的各項流程與市場客戶 對於舊科技大公司來講就已經為時已晚了

好一點勉強切入市場苟延殘喘等待下一次的破壞式科技來重返榮耀 差一點就被淘汰退出歷史舞台了

 

另外對於第四點"市場需求與科技供給存在落差"做個解釋

假設主流客戶對於品質的需求是60分 舊有科技過往是60分如今是80分

破壞式科技初期可能只有30分 但是如今卻達標60分的水準 但是售價(或是大小、成本、重量)只有舊科技2/3

那對於主流客戶來講可能就會轉向破壞式科技而捨棄了舊科技

舉例來講沃爾瑪、Target、K-mart的折扣商場出現就是對於過往超級市場與百貨公司最大的破壞式創新

 

 

※如何避免破壞式科技帶來的公司沒落

筆者解釋了問題的產生(背後是透過無數嚴謹的實驗與調研為基礎)

那要如何避免破壞式創新對於現有企業的帶來的毀滅性打擊呢

作者先是對於左右組織能力受到了三種內在因素的影響

1.資源→事物或是資產 能雇用與開除 能購買與銷售 能降價與加價的東西

2.流程→製造、產品開發、採購、行銷、人才培育等正式與非正式流程

3.價值觀→組織決定戰略決策的優先順序

而作者發現到身處於延續性科技的公司基本上在三個要素上都已經為了這項科技量身打造或是內化了

對於破壞式科技不論是研發的資源話語權或是公司內部的優先順序都會"自然而然"排到很後面

所以最好的解方就是"創立(收購)一家獨立的組織"不受於母體的價值觀 資源分配與流程影響

擁有該組織獨立的成長目標、試錯容忍度與破壞式科技相對應的價值觀

這樣才能最大化的提高組織對於破壞式科技的研發與應用的重視程度

並且在有朝一日成為公司最重要的支柱 帶領母體順利的過渡到下一個階段

事實上現在我們熟知的許多企業都有類似的作法與部門

像是Google的無人車公司Waymo 以及洛克希德當中鼎鼎大名的先進研發部門 別名"臭鼬工廠"

都是以這樣的形式存在大組織當中的特立獨行組織

 

 

※月貓的讀書心得

這本書實際上有點不太好啃 作者明顯是將他的研究論文努力地轉化成一般人可以理解的水平

雖然作者努力過了 但是還是看得有點吃力 

不過看完以後仍舊收穫滿滿 經典不虧是經典 不然我也不會特別也一篇文章來作重點整理

其實在看的過程中會有一點命定論的無奈感

過去許多優秀公司的管理階層在為了公司與股東的利益最大化 做出許多正確的決策與行動

結果居然因此讓公司最中消逝在歷史舞台上 何等的諷刺

我覺得這也是為何一個組織需要有多元性甚至多餘的空間與人力

就像Google的企業文化就是80%正事+20%的自己嘗試的

塔雷伯的反脆弱理論中的多餘與無效率也應證了對於一個組織反而在逆境中是有益的

另一方面讓我深有感觸的是在研究每一家公司上

相對於資源這類在財務報表中很容易看出的事物 更重要且隱密是"流程與價值觀"

公司的所有決策與資源的分配基本上都是被這兩項因素來推動

就好像大家都知道蘋果各項引領時代的各項產品 卻不知蘋果在於全球供應鏈上面極致品管與議價能力

這也會警惕我 與其找尋一些被明顯低估的平庸公司

不如去尋找擁有價值觀與優秀流程的合理價位公司也許是更好的決定  也許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at on the moon 的頭像
    Cat on the moon

    月亮上的貓

    Cat on the mo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