擷取.JPG

21世紀價值投資 雖然英文名字明明就只是價值投資而已= =

這本書本質上是一本奇書

本書共350頁內文  分為三個段落組成 

1.價值投資非常非常非常基本的介紹---約60頁

2.深入價投介紹+兩個實際案例教學--約130頁

3.價投名人的簡介---約160頁

1跟3的內容簡單且空洞到一個地步 完全沒有投資過的人也可以看得很開心

尤其介紹價投名人巴菲特的時候 整整40頁都是巴菲特的股東信複製貼上的

讓我當時差一點想要燒掉這本書

但是奇妙的地方是

這本書的第二部分卻異常的困難且對我十分的有幫助

至於有多困難呢 可以參考下面兩頁內文

4668.jpg

滿滿的數學公式啊 真的很痛苦~~

這個部份我至少看了三次以上  原因在於這120頁帶給了我許多許多的新事物  

 

估量公司價值的方式 通常最常用的是相對比例(本益比 股淨比等等...)

另外也會使用長期現金流量折現模型  這兩種比較為人所知

但作者提供了一種"傳統"但我從沒認真接觸過的價值評估模型

同時我也第一次看見原來"競爭優勢/護城河"可以明確的量化成數字

雖然可能是我如井底之蛙太過狹隘 但也很高興可以從書上學到"完全沒學過的東西"

接下來我會跟分享一下書中的主要觀念 順便驗收一下我是否真的理解了




4631.jpg

跟相對比例估值以及現金流折現估值兩種方法重視於財報中的損益表以及現金流量表

書中對於價值分為三個部分

其中最底層就是對於資產價值的估算 其次是加上盈餘能價值 最後才是成長價值

由低到高 不確定性也是由低到高  尤其是最後的成長價值十分難以估計

從時間性上來說

資產價值跟盈餘能力價值都是以"現在"來做評估

只有成長價值是以"未來"來做評估 雖然也是廢話就是了

這一點也十分的葛拉漢風格 認為未來是極為困難去預估的

不如也"現在"來做基本確實的評估為主  是個很old school的作法

 

就價值計算的順序上也是先從資產→盈餘→成長

1.資產估值
首先先計算該公司資產的價值 但必須對於資產負債表作一定程度的調整

這裡會使用的是"再生產成本"的概念來調整公司的資產價值

這概念本身簡單來說就像是如果複製一間一模一樣的競爭對手 你必須要投入多少資產的概念

舉例來說如果巷口的飲料店生意很好 你想要複製一家一樣的店在對面 你需要付出多少?

而且不單是資產負債表上面的調整 還有隱性的資產投入需要再加上

例如通常商譽的價值估算通常都是為零 畢竟那只是會計上的定義 意義不大

但如果是可口可樂的商譽呢? 一個純賣黑色糖水的公司活了整整100多年還持續大賺

死忠者在全世界上無數 這種公司的商譽價值一定代表著甚麼(強大品牌優勢)

或是你想要複製英特爾公司 那你除了資產負債表上的調整

你也必須再加上可能20~30年英特爾的"研發經費"與"行銷經費"

畢竟是英特爾強大研發能力以及經典的Intel inside的行銷典範才讓公司強大至今

坦白講

資產估值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

你必須對這產業有充足的理解甚至實務經驗才有可能正確的量化估值

但是我認為也不需要太過灰心

"再生產成本"或是"複製一家競爭對手"這樣的思路是一個很好的思維模型

也許我們散戶沒辦法真正準確的量化一家公司 可是在嘗試複製的過程中

是可以得到許多新的想法的~~

 

2.盈餘能力估值

盈餘能力價值的英文為Earning power value EPV

公式為EPV=調整後盈餘/當期資金成本(可以視為WACC或是折現值)

這部分的估值完全是以"現在"為主的估值

不會受到"未來"的汙染 完全的針對"企業當下盈餘能力"的估值

而公式本身的意義來講

價值的定義是來自於當下你運用資本來賺取盈餘的效率展現

假設你調整後盈餘是100萬  但是你的資金成本是5%還是10%

=100/(5/100)→2000萬  或是 100/(10/100)→1000萬

價值上的差異是整整兩倍 是一種運用資本效率的相對指標

再調整盈餘上面 也專注於"可實質分配現金流量"

所以折舊跟攤銷大部分都會加回 然後一次性開銷也會加回

但是因為忽略掉成長的因素  所以一些跟成長有關係的因子也會一一加回

像是研發經費、行銷經費等等 因為"現階段"公司盈餘不需要這些開銷就可以實現

 

3.競爭優勢、特許經營權、護城河的體現

我們計算出來了資產價值

也計算出了盈餘能力價值EPV了

長期的EPV減去資產價值就是競爭優勢的具體體現

舉例來說假設一家公司  資產價值為4000萬

年度的盈餘為1000萬  資金成本約10%

那EPV就是1億  代表這家公司只需要4000萬的資本就可以創造出1億的盈餘

中間的差異為1億-4000萬=6000萬

假設這家公司沒有甚麼競爭優勢或是護城河

這麼好賺的生意一定會引起潛在競爭對手的覬覦

於是開始投入兢爭市場  慢慢地過了一年後 EPV剩下8000萬

再過一年剩7000萬並且逐漸遞減 直到最後競爭到白熱化EPV剩下4000萬=資產價值

到這地步已經沒有任何賺頭了 潛在競爭對手停止投入 

這是理論上的自由競爭市場的生態 

但是如果公司具備著競爭優勢或是護城河

讓競爭對手難以投入或是難以撼動公司的盈餘能力

例如我過往提到的國防武器產業的前五大巨頭 或是菸草公司等等

可能EPV長期來講都可以維持1億或是9千萬元

這樣跟資產價值4千萬中間的5000~6000萬的差異就是"護城河量化"的一種體現

可以試著使用這樣的方式去辨別出一家企業是否具備的競爭優勢

用圖像上來講就是下圖

4632.JPG

一家平庸的公司可能整體的EPV只會略大於資產價值

一家糟糕的公司可能資產價值還是大於EPV

但是一家能持續EPV明顯大於資產價值的公司 一定具備著特有的競爭優勢(護城河)

 

4.成長的價值只有在特許經營權內的成長投資

這部分真的過於複雜 作者也建議成長估值這一塊十分難以預估

所以我就不談數學公式了

單就結果來講

公司如果要有成長上的投資 一定要是再競爭優勢範圍內的投資成長

才有"機會"會增加公司的價值

這也是為何許多"多角化經營" "跨市場發展" "跨地區發展"的營運策略

通常下場都不太好的原因

要做到真正的價值成長 就要有如台灣之光---台積電一般

不斷的投資在自己最為強悍的領域 並且不斷地增進增進再增進

方能具備真正的成長價值提升

 

5.總結

以上的探討都是集中在第二部分120頁內容當中

作者使用了這樣的架構來探討企業的"資產" "盈餘能力 "成長"三大價值

並且也具現化了長期的競爭優勢=長期盈餘價值-長期資產價值的差額

雖然書中的各類型的資產項目以及損益表的再調整

其實以我的實力上來講幾乎辦不太到 是一項需要充分經驗以及學習的技能

但也提供了我一個全新的視野以及成長的方向

讓我受益良多  也推薦給各位對於價值投資已經具備基礎知識的投資者

可以藉由這本書的"中間部分"來獲得更多的知識

可能是因為出版商的考量等等 要有面對一般大眾的內容來增加銷售

所以才會有前面與後面這個基礎的部分吧  倒也不得而知了

以上就是我對於"21世紀價值投資的讀書"心得分享 感謝你的觀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小黑的本質投資 的頭像
    小黑的本質投資

    小黑的本質投資-(舊名:月亮上的貓)

    小黑的本質投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