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底10-激盪30年(下)1993~2008
難看的下集,混亂又不激盪
.
我在上集的已經大致上講過了
這本書的主體內容以及作者的風格了
所以接下來就直接繼續分享我看到的重點
以及我對這兩本書的個人感想與評價了
那就開始吧!
.
.
※聯想發展路線之爭,貿易、製造、技術
聯想早期發展得不錯
但是在國際品牌進入中國競爭之後
幾乎毀滅了中國的自製電腦產業
於是大多的同業都轉型成為國際品牌的代理商
但當時的兩位聯想靈魂人物有了嚴重的分歧
柳傳志堅持要做自主品牌以低價突圍
但倪光南想要發展芯片產業
以技術為劍,畢其功於一役
但柳傳志與大多股東都認為風險太高
最終兩人決裂 倪光南黯然離場
作者說這也反映中國電腦與家電產業
在貿易、製造與技術上的三個路線的取捨
通常在發展階段都是貿工技或工貿技的路線
技術總是最薄弱與滯後的一環
這也是當時企業家在面臨國際競爭時
做出的思考與選擇 大多都是柳式道路
.
※國退民進 爭先分食
1997年中國政府開始國退民進的政策
簡而言之就是國營企業的民營化
因為經歷20年的國營企業改革
卻始終不見明顯成效 於是除了核心資源之外
開放大量國營企業的民營化 本意良善
但是最終成為各種明裡暗裡的賤賣活動
企業家與資本家利用各種裙帶關係與金融操作
獲得大量極度便宜股份或土地來做為己用
也有其破局與失敗者落寞下台甚至鋃鐺入獄
.
※中國製造,大國崛起
經過1997年的亞洲金融風暴
2003年的SARS,中國的經濟發展依舊迅猛
以一年8%的成長率快速攀升
國退民進、外資優惠、入主WTO、房地產政策開放
以及互聯網業的快速發展
讓中國從世界工廠中國製造的名聲
成為了世界舉足輕重的新興大國
但同時嚴重的環境汙染、貪汙腐敗與
依舊矛盾的政經體制
也為了中國未來的20年埋下了隱患
.
.
感想-毫無重點的下集
真的很弔詭,明明上集寫的激盪迴腸的
但是到了下集,作者每一篇的選題皆很詭異
並且每個章節之間毫無聯繫
像是想到甚麼寫甚麼一樣 毫無靈魂
還是這是作者的隱喻呢
從鄧公過世之後 中國雖然成長了也迷惘了?
當然這是我開玩笑的
我只能說作者擅長是集中式小格局的歷史描述
但是當百花爭鳴的時候 作者的能力就到達極限了
偏偏1995年以後的歷史 每個產業的著作都相對好找
上集獨有的稀缺性 在下集蕩然無存
很遺憾的總結這兩本書的感想就是
"號稱激盪30年 但卻只盪了15年而已"
下集300多頁的內容但唯一的價值是壓在泡麵上
我的夢想是
不要出賣時間 在討生活賺錢
而是能做自己想做的事
這就是我投資的初衷---為了自由
- Jun 18 Sun 2023 22:24
打底10-激盪30年(下)1993~2008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